证书还没下来,学校就收简历了怎么办?
-
-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4 浏览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的有一些民办校开始招收简历了,恰好这段时间,寒假的诸多活动也陆续有了结果。华数之星近期发布了成绩和获奖情况,据传3月25日会发放证书。而希望少年寒假活动的证书应该也就是这一两周的事情了。于是有的家长就开始纠结了:成绩马上就公布了、证书马上就发下来了,我要不要等一等?毕竟多一项荣誉,就多一点竞争力。阿木木在很早之前聊过这个话题,当时给出的结论是“不要等”,今天阿木木依然是建议“不要等”。收简历这种事,一般都是偷偷的开始,对于家长来说,想要投好简历的第一步就是打赢信息战。假如你对某个学校有明确的意向,那么至少要做到全方位的关注学校的信息,比如置顶公众号、定期刷官网,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定刨根问底。另外,收简历也是偷偷结束的,几年前学校收简历的时间都是以“天”为单位,而这两年基本已经缩减到以“小时”为单位了,很有可能下午4点开通渠道,晚上8点就关了。所以家长需要提前准备一份随时可以发出去的简历,如果后期有了新的荣誉,再逐步更新。况且,官方查到的成绩单、电子版证书,都是可以当做成绩的证明。所以千万不要等,哪怕某个证书明天就送到了,今儿也先发一份简历出去,即便是明天证书到了渠道还没关,更新一下简历再投都是可以的,这样才能确保不会错过机会。既然聊到了简历,就顺便多说一些:(其实下面这些话题曾经都聊过,不过还是结合最新形势来说说吧)简历是当下筛选优秀学生最省时省力的方式,直观、效率高,而且比起组织各种活动,简历的成本就低太多了。对于任何一个区的任何一所学校,能够自己招收的人数,是远比区里优秀学生的数量少的,所以筛选简历这招还是很好用的,它决定了招生水平的下限。未必能够招到第一名,但至少都是相对优异的学生。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牛娃都有获取各种荣誉的条件和机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 难以接触丰富的教育资源,导致在这个阶段无法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但有条件享受丰富资源,同时在某个领域里获取到最高荣誉的孩子,普遍不简单。校方希望的是通过简历,对学生的校内外荣誉进行综合型的考量,所以除了基本信息之外,在制作简历时更需要全方位的展示自己。包括姓名、生日、性别、目前就读学校等等,此外,学籍和户籍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可以一票否决孩子的录取资格的。学校要根据这两个信息,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能够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不符合最基本的规定,那其他条件再好也是很难操作的。这一点非京籍和跨区小升初的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备注好详细的情况,以确保孩子可以正常办理小升初的跨区手续。除了学生本人的信息之外,家长的信息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普遍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家长的工作内容、所在公司,来大概判断出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的。毕竟在当下人们的观点中,学习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而是家、校、学生三方面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家长和学校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所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这里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如果家里有身份显赫的人,也是可以做简单描述的,这个绝对是加分项)成绩主要是指学生的成绩单,至少要确保从五年级开始,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四门科目的年度评价达到优秀。而荣誉,一般就是指三好生、红领巾奖章这些校内荣誉了。恰好最近赶上一些学校评选三好生,在这里也把区三好和市三好的评选标准分享给大家:成绩达标的人很多,但能拿到三好的人终究是有限的。在校内荣誉不充沛的情况下, 就需要校外荣誉来做补充了。校外荣誉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证书奖状,一类是校外活动经历。证书奖状主要指的是在学科类和艺术类课程上取得的荣誉,整体来说,学科类荣誉依然是重点,艺术类只是锦上添花。数学方面最近几年的现状还是比较混乱的,在复杂的大环境下,本土的活动越来越低调,有的官方也表示“我们不和升学挂钩”,甚至把“不作为升学依据”直接打在了奖状上,但这并不能阻止家长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报名。同时,本土的活动也有大洗牌的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转为线上举办后,几乎所有活动都有了些水分,但从每个活动的题目难度新颖度、技术成熟度、组织专业度等方面来看,相信大家还是能够感受到差别的。相信认真组织这些活动的,还是保有初心,希望能够真的激励学生、增加信心的。而境外的活动,在过去的一年显得格外高调,不过阿木木还是那个态度:如果您是想功利性的参加一些活动,又没有出国的打算,就不用在这些活动上费劲了。如果您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或者是确实有出国的打算,那还是可以多参加的。英语方面随着KP活动的暂停,越来越多的活动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替代品,不过目前无论是从规模上来看,还是从 专业程度来看,暂时还都无法做到完美替代。这也能给到我们一个启发,有机会和条件去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就千万不要等,有些事情等着等着就没了。而这两年兴起的编程活动,目前看来头部学校对于编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过这个科目不是短期突击就能起到效果的,对于五六年级才开始发力的家庭来说,阿木木还是建议把心思放在其他科目上。如果是为了拓宽思维长见识,学一学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达到功利性的目的还是省一省吧,没有三五年的积累,这个很难成为加分项。关于编程更深一层的分析,阿木木去年是写过的,不过这一年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后面会抽时间来详细聊聊。至于校外活动经历,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文艺比赛、录过节目、上过电视……但凡能算是“人生高光时刻”且有方式记录的,都可以算在内。在两个学生成绩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校更希望招到校外活动经历比较丰富的学生,毕竟这些实打实的能为学校带来荣誉。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己的自荐信,以及学校老师的推荐信。自荐信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性格、优缺点等方面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不要虚构,更不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此外还需要对学校表达明确的意向。如果能够邀请老师写一封推荐信,肯定能够给简历润色不少,如果实在无法邀请到老师写推荐信,那么可以用评价手册上的教师评价来代替。去年有很多成功上岸的家长都表示,推荐信还是很有用的。做好了简历,就要提前准备好。建议家长随时在手机或者网盘里存一份PDF文件,这样才能做到第一时间投递。毕竟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打开电脑调出文件进行操作的。这个问题上面其实说过了,首先要确保我们关注了官方的所有渠道,尤其是公众号。当公众号发布了新的消息,一定要打开看,并且是看完全文,寻找一切蛛丝马迹。就像此刻的您,哪怕前面的内容自己已经知道了、或者在您看来并不重要,也要养成看到最后的习惯~因为重要的内容往往藏得很深!简历的作用在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小的,一方面是因为已经不太敢收,去年曾传出好几所学校校门口招收简历的事情,但实际上都是家长自发投递,甚至纸箱都是家长自己带去的,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后,这些简历被进行了集中处理,校方也不得不出面发布声明。另一方面是学校能够自主招生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少,接下来这一年还会不会有机会,谁也说不准。所以简历这件事还是需要理性对待,即便是投出去,也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同样需要理性对待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要知道,小升初终究是长远的学习旅程中的一个节点,在未来几年,初中校对于学生中考结果的影响注定是越来越小的,只有把知识、思维和技能掌握住,才能赢得更长久。微信公众号搜索: 北京小学学习资料 家长升学指南 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