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淀四大神器之“小红书”,怎么物尽其用?
-
-
梁老师
北京小升初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1 浏览
相信很多朋友都入手了海淀四大神器之一,《中华古诗文诵读》,江湖人称“小红书”。最近我陆续收到不少亲们的私信,有说这套书太赞了!也有不少说感觉书挺好的,就是不知道怎么用好。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心得感悟我随便写,大凡学习方法、报班建议等涉及人方向问题的,我个人还是非常慎重的,自己不研究清楚,不敢信口开河,误人子弟的。这段时间赶上孩子期末备考,我年底忙碌,一直只能断断续续的抽时间,认真研究全套小红书。但大家不要被他一个寒假要干完整套小红书的“激情”吓住了。他已经小高年级了,而且小红书里的大多数篇目他都已经会背了,所以看着不可能,实际上,他只是在查漏补缺。我说这个不是要嘚瑟胖豆厉害,他在背诗、背古文这方便,有一说一,没有任何天分,既没什么天然好感兴趣,背得也不快。
之所以有积蓄,就一条:我们开始得足够早,坚持得足够好。任何一个孩子,从3岁多开始背诗,到快11岁,小8年下来,打底也得有300首以上积蓄了。只要长期在坚持,无论怎么刨假期,什么遗忘曲线,也就是一周背1首古诗文的事儿。所以,作为过来人,想给低龄的妈妈们一个建议:背古诗文要趁早,年级越高,背得越少。说回小红书,我估计有为数不少的妈妈乍一看,这么多生涩的小古文,好像离自己娃有点远,就放一边准备落灰了。再便宜,再好的书,对你来说,不能物尽其用的,都不是好书。浪费了99块钱事儿小,但孩子错过了学习这套优质古诗文读本的机会就太可惜了。大多数朋友可能都是被小红书的背景、“明星书”光环、江湖传说所吸引的,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到底好在哪儿?今天我不说他的明星光环,重点跟大家说说到底有多内秀。
小红书内含“文学史”线,每个时代的典型作品都有收录,基本涵盖了每个时代经典古代诗文选集中最精华的部分。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宋词+元曲选等等。
我统计了下,小红书共收录了134则先秦诸子的最有名的篇章摘录,等于做了一个“诸子精华集”:《论语》47章,《老子》22章,《庄子》13章,《孟子》24章,《礼记》10章,《荀子》3章.......值得一提的是,赫赫有名的《古文观止》对先秦部分一篇都没收。
但事实上,近几年中高考,对先秦文学的考察非常之多,去年人大附早培考试最后一轮儿,就直接考了荀子劝学篇的默写。
实话实说,小红书的内容并没有涵盖全部小初高课内古诗文,大概有43.8%的选篇与部编本教材重合:其中古诗词89篇,古文44篇(大部分集中在初中)。
而课本没收录的但传颂度很高,考试、日常常见的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别董大》、《黔之驴》等也都在其中。
字大,有权威注音,注释,音频,这些都是小红书适合家庭自鸡的优势。这些年,我也买过不少版本的古诗文书了,其实很难说孰好孰坏。但难度越高的,越会经常被生僻字打扰,不要说胖豆不会读了,有时候他跑来问我,我也懵圈,一顿查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消耗的都是时间。
而小红书有北大专家权威校对过的注音,还有央视名主播的朗读音频保驾护航,真的超级实用。
非常适合带娃在家自鸡,而且这套书承上启下,读完这套,再接《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会比较容易。小红书虽好,但里面有不少小古文,连家长看着就头大,何况小学生呢?1、这套书叫《中华古诗文诵读》,这就意味着不是每一篇都要求孩子背诵的,大多熟读即可。2、别光盯着前面的古文生涩,就开始畏难,其实你耐心翻翻,每本书前半部分是小古文,后半部分其实是孩子容易掌握的古诗。
3、不急于求成,学习时间跨度拉大的话,就完全没压力。这套书有不少初中甚至高中名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拔苗助长,一步一步慢慢来,古诗文素养,不能是一蹴而就的。换言之,拿到这套书,如果想很快就学完,那自然觉得太难,压力好大。假如孩子现在1年级,我们定义用6年时间把这套书学好呢?每一本,平均25篇,其中还有一半是孩子学起来相对容易的古诗,这么想是不是就觉得没什么压力了?而且,就算以这样的速度,在小学结束才学完这套书,也已经是超过了大部分孩子的水平了。家长们是不是有感觉,很多诗文,过去很多年了,我们可能也不会背了,但是每本书后的12句,却记忆犹新?我们每学习一本书前,可以先把封底的金句背了,这些金句,简短,经典且朗朗上口,哪怕三四岁的孩子也都可以背下来。每一句金句前边,都标出了这个句子来自第几页/第几行。金句背会了,孩子再去学习背诵、熟读对应篇目的时候,发现相应的句子时,孩子会有熟悉感,掌控感,对全文也就不会排斥。标星号的篇目前面说了,占43.8%,是部编课本重合篇目,必背。家长拿到书,可以先拿荧光笔把带星号的篇目在目录里圈出来,方便查找。
这些带星号篇目的背诵顺序,我按一年级孩子(大点的孩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因为每个孩子掌握诗词基础都不一样,没法整齐划一)比较好接受的建议:(从整体选文篇幅来看,从子集到亥集,很明显,越往后,长度越大、背诵难度自然也越大)封底金句、上述打星的背完后,建议,把剩下的诗词都背诵了。其实,诗词都好背,哪怕是《蜀道难》、《琵琶行》,孩子们都能背下来。三年级以后,建议结合注释、《译文》,能复述其意思。剩下的,原则上熟读就好,要不要背,就看家长的要求高低了,随意。2、对照着书听示范音频(扫书后二维码即可),读准了,调试自己的读音。PS:可以一篇一篇地听,也可以拖动到最后,直接听整本书所有篇目。每本书听完大概需要40分钟。如果有学前的孩子想学的,认字,背诵相对困难,放给孩子听,都是顶流古诗文,节奏感和感染力是很强的,跟英语听力一样,听得足够多,自然就印在脑子里了。在我个人看来,强调“熟读”是比强调“背诵”更值得追求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我们当然不用读百遍,按现在普遍孩子的记忆力,最多读个二十遍绰绰有余。现在正值寒假(开学后也可可以),大家可以试试我跟胖豆用过的这个方法(这个试验主要针对小古文,古诗很短,几遍孩子们基本就可以背下来了):因为你会发现这样操作,后面的遍数基本上是做无用功,孩子的兴趣、注意力都早没了。记忆需要一个时间酝酿的过程,所以间隔重复好于集中重复。相信我,我是研究过记忆规律的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需要熟读的文章,对于需要背诵的文章同样适用。不信,你可以试试,就算不要求背诵的文章,这套操作下来,孩子基本也都会背了。1、孩子没有背诵硬指标,没压力,每天诵读十来分钟,容易坚持,长期下来,复利惊人!2、因为不是短瞬记忆,反倒记忆更持久,有时候,慢反而是快!其实,哪怕对于背诵困难户孩子,真的背不下太多,也没关系。这套书,真的是开卷有益,反复诵读,熟读,读得多了,古诗文语感慢慢也就有了。最后要说的一点是:《素养训练》和《导读》,大家可以先放在一边。实话实说,还是蛮难的,孩子把这12本全都学完了,再去做一点儿都不晚
以上,是我个人认真研究过,觉得应该适合大多数孩子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自己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家孩子的节奏。最后,别忘了领取胖豆妈准备的超硬核大礼包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梁老师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