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培八少八素选拔考试的神测/思维题到底是什么?会取代奥数成为小升初点招标准吗?

要是帝都小升初最受关注的学校,非老大和八中莫属,更严格来说,是ZP和八中少年班/素质班
今天不讲很敏感的政策部分,而是聚焦于他们的测试题上
有人叫 思维测试、有人叫 神测、有人叫 智商测试,反正明显是区别于小学课内学习的语数英
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也就涌现出很多做这种培训的课外机构。
有人说这些学完了很有用;有人说智商根本没法培训,这些培训都是蒙人的
今天,要用很长的篇幅(一万多字,认真点读半小时,特别认真得一小时),来尽量为大家说清楚这两个问题
1、思维测试是什么?
2、备考到底有没有用?
不想看长篇大论的,可以拉到文章第7、8部分直接看结论哈

其实无论是一直很流行的奥数题,还是现在的思维题,简单来说都是一种筛选标准。只要有择校,都会存在筛选标准。
记得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有的学校考过钢琴、有的考过围棋、甚至北师大二附中(那会儿初中部还不叫三帆)还考过五笔输入法哈¥%&*#@
奥数成为标准,主要还是老大的推动,以前文章写过,今天不扒坟
但从ZP诞生之后,准确说是2012年那届选拔开始,思维题就开始成为海选的绝对主角了
咱们随便看两道
八少八素的海选,前几年也是跟上面类似的题
不过19年又改成了下面这种,每个符号对应一个数字,然后对照下面来做四则运算,更偏向对孩子反应能力的测试
另外,很多学校也在笔试中加入了类似的题型,比如这届80中搞的选拔
很显然,思维题也是一种选拔标准而已
以前的奥数选拔,虽然对先天要求也很高,但后天训练也极其重要,一个孩子没学过奥数,直接去做奥数题,基本不太可能做得出来,因为知识点远高于课内数学。
而思维题,即使没有学过相关知识,也是可以做出来的,更多考查先天。
那么,这个思维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1
门萨测试
而说到思维题,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门萨测试”了
以下内容摘自度娘
这个著名俱乐部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门萨测试试卷(标准情况下)有30题,限定时间回答问题.图形部分为40分钟,知识部分为60分钟。答对23题,换算成智商是148也就是可以加入门萨俱乐部的标准。
测试题一般从注意力,观察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记忆力这几个方面出题!
这三十道题中分布比例大致相当,你会发现这些题目中有你更为擅长的,也就是哪一方面更为突出!
门萨智商测试(IQ Test)只能帮助个人对自己的智商水平做粗略的评估,因为影响得分的偶然因素很多。门萨智商测试(IQ Test)只有利于那些兴趣偏重自然科学的人,而不有利于那些偏重语言文字方面的人,也不利于具有较强记忆能力的人。
门萨智商测试(IQ Test)适合青少年和成年人自测,对于小学生,可以适当加分(参照智商换算表: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MA(Mental Age智年年龄)/CA(Current Age实际年龄)×100)。
大家度娘一下,可以找到一些题和flash在线测试
不过这个其实是丹麦智商测试题,共39道,跟门萨测试题很相像,都是图形推理
如果20分钟内完成,并且得分130+,据说就到了门萨测试的门槛(是有资格测试的门槛,不是俱乐部的准入门槛)
不过俱乐部题库应该是随时更新的,新加入的应该都会编一些新题,至于现在的长啥样,因为老金智商不够,关键也不知道哪测,所以就不得而知了
猜测应该是会员邀请制,类似于传销吧.....
据说在北上广深都有考点,不知道有没有小升初考试这么骚的操作
2
瑞文测试
还有一个知名度也很高的 瑞文测试
还是摘自度娘: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简称 SPM)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创制,在世界各国沿用至今,用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及清晰思维的能力。它是一种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所以广泛应用于无国界的智力/推理能力测试,属于渐近性矩阵图,整个测验一共有60张图组成,由5个单元的渐进矩阵构图组成,每个单元在智慧活动的要求上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矩阵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从一个层次到多个层次的演变,要求的思维操作也是从直接观察到间接抽象推理的渐进过程
我又度娘了一下题目,竟然还是丹麦的那套题哈
看来这些类传销组织编题不易,所以是严格保密的哈
关键这真题弄出来也没有什么利益,不像 托福、SAT啥的,天朝机构都派老师去背题回来开辅导班哈
3
韦氏智力测试题
第三个知名度很高的就是“韦氏智力测验”了
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是一个普遍用于全世界而广受重视的评估。不少研究结果均支持韦氏全面智商之概念,量表的个别分部测验亦可测试某些独特能力。它是由美国医学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于1949年开始主持编制的系列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于1981年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等主持修订。
1979一1981年间,在龚耀先主持下完成基于WAIS的修订工作,称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一RC)。考虑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现实情况,WAIS一RC分别制定了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城市和农村两式的测验项目相同,记分标准也一样,但各分测验项目的难易排列顺序和计算量表分与智商的标准不同。
两式各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
(1)知识:包括29个一般性知识的题目,要求被试者用几句话或几个数字回答,问题按由易到难排列。一般从第5题开始施测,如果5和6项均失败便回头做1-4题,被试者连续5题失败则不再继续下去。
例:一年中哪个季节白天最长?一天中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2)领悟:包括14个按难易程度排列的问题。要求被试者回答在某一情景下最佳的生活方式和对日常成语的解释,或对某一事件说明为什么。一般从第三题开始,如果3、4或5项中任何一项失败,便回头做1、2项,连续4题失败则不再继续下去。
例:城市里为什么要有交通警察?种庄稼为什么要按季节?
(3)算术:包括14个算术题,依难度排列。被试者只能用心算来解答,不得使用纸和笔。一般从第3题开始,如果3和4题均得0分,便进行1和2题,连续4道题失败则停止该测验。
例:拿一元去买六角钱的糖,还可找回多少?6角钱一尺布,3元6角钱可买几尺?
(4)相似性:包括13对名词,每对词表示的事物都有共同性,要求被试者概括出两者在什么地方相似。题目按难度排列,被试者均从第一项开始,连续4题失败时停止该项测验。
例:你看斧头和据子有什么相似?现在你看狗和狮子有什么相似?
(5)数字广度:包括顺背和倒背两个部分,顺背最多由12位数字组成,倒背最多由10位数字组成,每一部分由易到难排列。任何一项一试背得正确,便继续进行下一项,如果有错误便进行同项的二试,两试均失败则停止该部分测验。两部分念出数目的速度均按每一秒钟一个数字,也不得将长数目分组念出,因为分组容易记忆。
(6)词汇:包括40个词汇,按难度排列,要求被试者解释词意。言语能力较差的被试者从第1题开始做,一般被试者从第4题开始,如果4~8项内有一个得0分,便回头测1~3个词。被试者若连续5个词解释不出则不再继续进行。
例:修理是什么意思?疲劳是什么意思?
(7)数字符号:1 ~9诸数各有一规定符号,要求被试者按照这种对应方式,迅速在每个数字下空格内以从左到右的顺序填上相应的符号,不得跳格。被试者从练习项目开始,正式测验限时90秒。
(8)图画填充:由21张卡片组成,每张卡片上的图画有一处缺笔,要求被试者在20秒内能指出这个部位及名称,其中第1、2项失败应指出缺失的部位及名称,从第三项开始不再给予这样的帮助。
(9)木块图:主试者呈现10张几何图案卡片,令被试者用4个或9个红白两色的立方体积木照样摆出来,在连续三项失败后停止此分测验,其中图案1或图案2两次试验均失败才算失败连续。3个0分停止该测验。
(10)图片排列:测验材料为8组随机排列的图片,每组图片的内容有内在联系,要求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其中第一项告之是“鸟巢”的故事,从第二项开始便不告之是何故事。如果第1、2项演示后仍失败,便停止此分测验,否则应完成全部测验。
(11)图形拼凑:共有4套切割成若干块的图形板,主试者将零乱的拼板呈现给被试者,要求他们拼出一个完整的图形。
这个就跟门萨和瑞文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了,尤其对文科生友好了很多哈,不像前两者简直是文科生地狱....
另外竟然还分城市和农村两个版本,强烈建议ZP和八少素选拔时,也分成 西海鸡血版本,和其他区鸡汤版本
韦氏测试里还有百科知识的考查,也被ZP引入了测试当中
比如19年的这些题
我觉得最难的是第2题,如果你回答天安门广场,那只能说跟老金一样,知识储备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
其实天安门广场面积只排第5,现在最大的是大连的星海广场,有4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我猜这题应该是大连人出的)
韦氏题倒是比较好找,网上就可以买到
另外,中科院心理所也是比较权威的测智商的地方
大家可以预约去测试(要钱的啊)
4
公务员行测
再有最多能见到类似题型的地方,就是“公务员行测”了
也就是逻辑推理部分的几道题,比例并不大
不像ZP少素的初试,大比例都是这种题
不过行测题的难度,还要更高一些
题目的思路更怪一些
所以帝都有的机构如果用这个题作为备考的话,是有点不太对路的
5
808神经元反应测试
八少素的选拔共3轮,初试海选要么是思维题,要么就是反应能力考题。一般会从报名的两万人,筛剩3千人左右参加复试。
而复试下面还有试读,19年共281人参加,最终筛出来两个少年班各30人、两个素质班各30人,还有一个要参加中考的贯通班31人(内部叫素C班)
这5个班151人都在八中高中部上课,跟八中初中部压根不是一回事,成绩当然也比八中初中学生强太多。
那么,复试内容是啥呢?学名就叫 808神经元反应测试
先来看几道题感受一下
估计大多数人根本就没看懂这个题是啥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ab两列是题目,右边 I-XVII列是选项,从选项中找出跟ab一样的两个图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哈,可能做几道题确实不难,但是考试时,是五张卷子!
要想做完并且正确率高,就非常难了
另外,不止上面一种题型,共4种类型
1、对比相同位置线条颜色和符号的差同,完成答案填涂。考察基本的识别、任务处理能力
2、选择与 B 边框颜色、粗细相同的图形。(旋转视为不同)
这种练习要比第一种复杂一下,每一行的行首提供样本图案,对被测对象的记忆力要求增加。
3、问题、选择与 B 边框颜色、粗细相同的图形。(旋转视为相同)
第3种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干扰项
4、选择与 A 边框颜色、粗细相同的图形。包含【O】的做【 蓝绿对调 】变换!(旋转视为不同)
这一种在前一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化,考察孩子重构模型的能力
这个量表以1980年张卿华教授、王文英教授设计的80-8神经类型测试表为基础,尽量排除后天学习的影响。不仅能够测试神经类型,还可以对被试者的智力发育水平(包括观察力、分化能力、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等)以及大脑功能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
1927年,伊万诺夫-斯莫林斯基以巴浦洛夫的个性心理学思想为基础,以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敏捷度等来分类,将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与平衡性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把神经系统类型划分为灵活型、迟钝型、兴奋型和抑制型。
很显然,八少八素就是要通过先天因素,把超常儿童选出来。
话说这种测试有多神奇,看一下张卿华教授、王文英教授合著的《人的神经类型研究》中的学生IQ测试数据(未考证数据样本时间)
再看一下书中提供的2003年高考平均成绩比较数据
很显然,这些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牛娃。
八少的学制是5年学完初高中,而八少的孩子从3-5年级都有(这几年5年级的居多),也就是14-16岁高考
而八素限制必须4年级,5-12年级的内容用7年学完,17岁高考
6
思维题会成为新的选拔标准吗?
其实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无论是奥数、还是思维、808,其实目的都是为了选出超常儿童。只是ZP考查先天+后天(毅力等素质),而少素更多是对先天要求高
最终的目标,要么竞赛、要么高考
当然,看结果话,ZP明显是以竞赛为主,同时北清爬藤啥都有。
而少素基本就是高考一条路,以前的八少基本就是对接中科大少年班,但是现在更多以北清为目标了。
当然超常儿童招进去了也得悉心培养。
ZP的教学模式,是又快又难,初中去打高中竞赛的不少。
少素更偏向于快,难度上不如ZP,也有更多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和游学。(极个别打竞赛的)
但很明显,有这些高目标的学校并不是很多,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培养。
本来有望挑战老大的清华附中,现在龙校没了,也不好说今后的选拔方向。
而可以搞海选的十一学校,19年竟然侧重考了语文(当然7.6分班考试主要考奥数)
7
备考培训靠谱吗?
说起备考培训,大家一定要定位清楚,不要将其神话,也不能一脚踩死
毕竟培训只是根据孩子能力进行提升,不可能做到点石成金
其他培训也是一样,上个中考冲刺班就能考上人大附中,提升40分了?
最没用的分班考试班,上完就能考上实验班了?
显然,这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平时不行的,一口就能吃个胖子?上了这个课,但底子不行,回来骂这课没用的,本身心态就有问题。
再比如奥数,很多孩子学了6年,回家不刷题,永远只在低端班混,那可不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命么。
有那个智商的孩子都在努力争取不掉队,没那脑子的反而在佛系学习,那真的还不如不学。把奥数低端班退了,去留出时间多看书,鸡一下语文,今后新高考也许更占优势。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开窍,抱怨老师讲的不好,抱怨奥数题变态,其实都是心态的问题。
不过八少八素确实给了很多孩子,一个不学奥数,但也有可能凭借先天脱颖而出的机会。
从录取结果上来看,少素里边没学过奥数 or 奥数学的一般的孩子,明显比例更高。(这个结论没有数据支撑,只能是感觉,大概有1/3不在奥数高端班吧)
毕竟智商高的孩子,更适合学奥数。没学的原因只是没去学,不是因为不适合学。
而很多人认为,思维测试既然就是智商,那培训也没啥用。
其实不能简单下这个结论。从理论上来说,人的一生智力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
从出生后,人的智商在不断增长,18岁之前增长的速度最快,到中年的时候(4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缓慢衰退。
而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量训练,来提前催化这个过程。
而且既然是量化考试,就一定存在题库。只要进行大量训练,也是可以提升的。跟奥数学习套路一个道理。
当然,思维题的提升幅度大一些(5%-15%不等),808的幅度小一些(一般不会超过7%)。
老金见过很多奥数高端班的孩子,没能通过ZP海选,从而永远错过了人系(大家懂的,海选不只是为了ZP),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如果能提前接受培训,也许结果会好很多,起码心态更加放松了。
当然,小学阶段的智商测试也只是说明一时的智力状态,而不能作为预测将来智力的指南。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保证大脑始终在学习状态是维持较高水平智力的好方法。
这也是很多孩子进不了ZP初试,八少素测了个E(说难听点就是弱智了),但最后也考上北大清华。
其实自从智商测试发明以来,就不断有人争论它的靠谱性。
智商只是智力的一个量化形式。
目前,智力测试通常由3部分内容组成:语言、数字和图像。
然而显然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
最终一个人的成就,也不可能只跟智商有关。
所以,能考上最好,说明是这块料,也有进入更高圈子的机会,后续的努力才能让你持续站稳脚跟。
没考上的,确实证明先天不如人,那就用后天弥补呗。
8
思维怎么学?
奥数的体系,最早由老大的华校创立,后来被学而思发扬光大了
华校其实是从3年级开始,而学而思为了给1、2年级孩子打基础(当然也是为了拉长课时多赚钱),所以延展到了12级体系
宣传语是说:小学6年必须每期不落的续报,知识点反复练,才能学出来。实际的作用,当然就因人而异了,所以跳级学的也大有人在。
帝都三大机构里,优才是难度最高,进度也最快的,高端班比例也最高。当然,难度高肯定爱学的孩子就少,所以学生人数也是三大机构里最少的。
优才还有一大优点老金很喜欢,就是每次的课前测,(貌似所有班每次都有课前测的,只有优才吧,也可能老金了解不全),不回家刷题的孩子,压根就跟不下来。所以老金觉得只从学习效果上来看,优才相对是最靠谱的。
当然我是家长,孩子不一定喜欢哈。就看家长能否坚守住了哈
不过,老金倒是觉得,奥数学习本来就是辛苦的,当然辛苦不等于痛苦,不等于不快乐。
对快乐教育的误解,来源于大家对于“快乐”的理解。快乐的反义不是辛苦和劳累,学习的快乐不在于轻松感,而是悟到明了的畅快、厚积薄发的坦然、理念价值传递的崇高,当然,一定也有超越决胜的锐意,知耻而后勇的行动。
然而,一切的起点,唯有明白最质朴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又有点扯远了哈,今天主题是思维哈。当然学什么都是一回事.....
说回思维学习的话,自学or报班当然都是可以的。当然奥数一定得报班,家长几乎没有能讲的。而思维靠自己做题也行,家长如果智商高也能讲得了。
帝都思维课程培训方面,做得专业的也就一两家,在此就不说名字了,省得有做广告嫌疑。
最出名的一个老师,就是毕业于北师大,后来在中科院心理所进修,算是根红苗正了。(奥数名师的标志,就是毕业于北大,最好是数院)
讲得好倒是其次,主要是题库专业性、体系性很强。而不是像其他非专业机构那样,只是把题目简单罗列,不成体系,而且难度参差不齐、不对路。
学而思、高思、优才为啥奥数能做得最大,就是依托于强大的教研体系。但他们在思维培训方面,确实不是最专业。
跟奥数七大模块类似(计算、数论、几何、行程、应用题、计数、组合),思维题分为四大模块:图形推理、数字推理、逻辑推理、立体图形
下面展开说一下,并且配几道这两年考试的真题
1、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又可以分为:元素题,去同存异,位置变换,镜像,图形加减规律
大概有20种方法,这20种方法相当于常规钥匙,在考试中能打开百分之九十的钥匙(题)。
当然如果有个别偏难怪,你如果不会也不用纠结
图形推理是思维最常见的一种考题,而且奥数体系里很少涉及到。
2、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有9种大规律,等差、等比、移动求和/差/积/商、平方/立方/乘方、翻转、质数数列、双重数列、组合数列、分段
大规律里面还有几个分支
这个专题在奥数里边也是一个大的分支,一般称为“找规律”or“数字谜”
思维题在这方面难度会更高一些
3、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分为直言和复合命题,还有图形列表
思维的逻辑题,比奥数的逻辑题,难度上也是更高一些,而且会在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上有延伸。还有点中学政治题的感觉,甚至说是考语文也行哈。
王老师:“刘明跑得很快,所以他有资格加去校田径队”
张老师:“刘明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因此我不同意他加入校田 径队。”
张老师的论证使用了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校田径队的成员没有人和其他同学打架。
B.刘明跑得并不快,成绩还需要提高。
C.校田径队的成员不能经常和其他同学打架。
D.校田径队的成员不能和其他同学打架。
答案是C。AD都是干扰项。
老金曾经把这题放在家长群里做,答对的比例不超过1/3
就别说是孩子们了,所以多训练一下还是很有帮助的。
据讲思维课的老师反馈,逻辑推理题是最能区分孩子水平的一种题,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做对题的,进复试的比例是100%,最后点上ZP的比例也超过一半
4、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分为,正方体和不规则图形展开
图形展开题在奥数中同样有涉及,思维题同样在这方面难度更高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