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为何突然改变对两届早培家长的升学承诺
本周已经恢复咔咖沙龙,但因为咔咖咖啡馆二楼在装修,场地有限,所以最近每期沙龙需提前预约。
咔咖咖啡馆的位置在西单路口东南的天安国汇底商。
不知道为什么周六周日咖啡馆的人也很多。
01
—
人大附中取消对新早七和新早八这两届学生直升承诺
早七、早八是人大附中早培班的称呼,
早七是指早培七年级的班,
早八则是早培八年级的班,
每个年级不止一个班,应该是四个班。
没错,每年是轮换的,早七、早八不是固定不变的班级称呼,如五中分校招收的小五固定称呼为:
科3班、科2班、科1班。
受影响的是秋季开学的新早七、新早八的合计至少8个班,350+个孩子。
人大附中早培是在5年级升6年级时候招生的,早培班往往是提前于大批小升初之前一年。
新早八是在2019年招生成班,对应2020年同年级小升初。
新早七是在2020年5升6招生,对应的是2021年小升初这一届。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
是因为今年也就是2021年海淀区和西城区小升初招生非常非常清廉,
God,别惊讶这个词。
也不展开了,简单说,如果人大附中早培招生时候不承诺中考保送本校高中,这些家庭中的很多是可以选清华附中或十一2+4,
或者留在西城无论是通过政保还是通过就近选优方式去西城区的名校如实验中学等。
也别小看了早培家长们的人脉关系网。
网上尤其是水木论坛上已经流传了关于这次人大附中对早七和早八保送高中一事毁约的事情:
但我刚才看的时候水木论坛的有关链接已经上不去了,不过原始的转帖还是有的,
我群里早就有这么一条:
转:
人大附刚给在读早培家长开了会,宣布早培以前保送高中的协议作废,重新签协议,每届大概会淘汰30%左右,只多不少,淘汰后的学生不保高中。再加上今年的早早培不保送初中。
同样的文字也出现在头条里:
不动脑也可以想象出这两届家长的意见非常之大,
其中有些家长是真急眼了,因为之前与学校有承诺不用太关注中考,所以对孩子学业规划做的都不以中考为重点,做的都是以竞赛为目标的学业规划。
也有些不以竞赛为目标的也很不高兴,毕竟多一道中考淘汰,多一道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也有些并不担心自己孩子考不上人大附中高中,但自己孩子的权益突然被缩水,总是很生气的一件事情。
无论是哪类家长,比较一致认为的是学校目前的做法不守诚信。
这和郗会锁之子高考移民还不一样。
当然,在北京各个升学过程中,学校不守诚信的例子非常少见,但不是没有。
家长指责学校不守诚信,更理直气壮一些,因为学校被各方面定义为必须是道德楷模。
升学不守诚信其实多见于家长和孩子撕票,数量之大不是按个例还是按百分比算的。
但家长和孩子之于学校是弱势地位,而学校的违约或毁约,往往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所以,实际中,轻易不要上道德戒尺。
学校的苦衷是什么?
不知道,
学校也不会说的。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大附中每年中考招生人数及分项招生计划都是公开信息,参见下表:
可以看到,最近三年人大附中中考招生人数是在逐步递增,虽然幅度很小,但一直在增,不存在招生总量紧张问题,
尤其是教改直升从2019年到2021年一直没变,始终是270人,人大附中早培项目就是属于这270人的教改直升项目。
人大附中早培班应该有多少学生,应该是160名,这160名的名额应该是都符合教改直升的,其余110个名额是什么情况,我们问也白问,不用操心。
但人大附中早培这几年的招生,我一直说真的太那啥,一直都在超,据说超到180名左右。
好吧,保住前160名是非常合理的,但这次据说卡的幅度非常,有说保120个名额的,反正不是160名。
腾出150个教改直升名额究竟给谁们呀?
人大附中这几年中考招生,有一个直接震撼海淀区中考统招的大现象,
2019人大附中中考招生关门现象
意思是人大附中统招录取最低区排名飘忽不定。
按照最近3年招生计划,如下图,人大附中的招生应该变化不大。
但实际,人大附中中考录取的海淀区统招最低区排名却剧烈起伏:
做个柱状图,最为醒目。
小白家长理解不了这张图引发的4个字:
太可怕啦
2019年人大附中海淀统招最低区排实际是在前200名以内,
而当年人大附中的海淀统招招生计划有143名,
人大附中系统(人大附中分校、人大附中本校及早培班合计)自己的考生考到海淀区前200名以内的就有100+,
这意味着几件事实:
1,早培生考到海淀区前200以内的非常不多。
2,人大附中体系高分生大比例没有走各种直升通道,而是通过海淀统招这一项被录取的。
3,各种直升非常大比例的招到的学生在海淀区排名前200之后,也就是直升绝大多数都不够自己学校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
4,培训机构自媒体怪罪于校额到校的人数过多,结果被2021年招生情况打脸。
5,学校未给任何解释,第二年即2020年中考招生做了很大改善,可以说是亡羊补牢。
但2021年故态复萌,虽然程度上要好些。
6,据说是只有人大附中可以看中考出分以后签约,2019年让高分学生走了统招,腾出了直升名额给低分生,结果直升接近几乎全是不够分生。
2021年不知道该校如何操作的,还是没有解释。
但卡掉早培直升名额是否与此有关,仅仅是一猜测。
早培不是2+4,是参加中考的,中考以后进行分流,2个班仍然是重点班,另外2个班的同学就分流到普通班。
比如今年高三这届的早培,号称空前绝后最强一届早培,就是这样也分流一半,但每个学生都能直升到本校高中,尽管可能只是去了普通班。
高三这届是在2018年参加中考的,参看一下当年的情况。
2018年人大附中招生项目及计划表:
与2019-2021年表相比,区别在于名额分配没有了,都变成了校额到校。
名额分配解释起来比较复杂,打比方是现在孩子们不熟悉的洗澡堂,有大池子、小池子之分。
名额分配好比是大池子,很多人一起洗,校额到校好比是小池子,只能这所学校有资格的学生参与。
名额分配是按A、B两个队列分别排队,
A队列是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重点学校在一起排名按成绩分别录取,
B队列则是育英学校、57中等领头的普通学校。
相比校额到校,名额分排选拔上来的孩子考试成绩要好很多。
让我们再进一步通过2021年人大附中高考成绩来对比2018年招生情况,
今年人大附中考上北京大学(不含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含协和医学院,不含清华美院)的人数(简称北清人数)约在180人左右。
历史最强早培受国家性的高考竞赛加分接近取缔政策影响,北清人数与通过中考考上来的强实验班比,无优势,甚至不含保送人数反而少于中考强班。
人大附中的中考强生源如图中红线所示,来自4个半来源:
1,海淀区统招;
2,科技特长招生;
3,名额分配(A队列高分生优先于统招,B队列也不算弱);
4,集团直升(理论上应该强);
半个是来自各区的全市统筹,这部分理论上很强,但因为高中还有适应过程,是否能与海淀区的强手比肩,不好说。
这几部分合计是280-320个高手。
这一届早培既然号称空前绝后最强,而且又经过分流,至少有90个高手。
实际上,很多早培孩子自己就有考不上北清就是失败的意识。
总之,人大附中2021年这一届具备冲击北清实力的有400个孩子,这也是北清录取结果有180名左右的现实基础。
另外,2018年人大附中中考统招最低区排名是766,意味着这届早培同学大比例够本校统招录取分了。
无论如何,2019年中考的这届早培,中考成绩非常不好,是否意味着2015年早培招生有问题,不好说,也可能是因为走过场,大多数同学都没好好考。
只是从学校角度看,2022年高考成绩堪忧。
今年,2021年人大附中中考海淀统招录取区排如此之高,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这届早培班的中考成绩不可能理想。
学校是否受此刺激而要下决心,逼早培学生努力抓好中考成绩呢?
听起来是合理的,但违约总是不好。
据说新早六已经不承诺保本校高中。
人大附中如何解决好与早七、早八家长们之间因毁约引发的问题,公众拭目以待。
我觉得,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都想为了这批孩子好,
这两届早培父母之爱自不待言,
学校的这份情怀应该还是有的,毋庸置疑。
焦点之处是学校不希望成绩太差的孩子占用本校高中直升名额,
把这个诉求说出来,应该是可以得到部分家长的回应的。
成绩太差硬往上挤,其实对孩子真的不好。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教改直升是270个名额,早培实际应该只是160名,多出来的110名,在2019年、2021年表现亦非常不佳,
早培成绩差生家长一定会提到这部分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清官难断家务事。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