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幼升小人数急剧下降,单校划片回归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22 浏览




北京幼儿园学生人数急剧下跌,幼升小人数开始跟随大跌,学位紧张趋势缓解,单校划片必然再度回归。

近两年,北京也时不时传出幼儿园关停潮,因为招不满学生,幼儿园只能无奈关闭,其中有些还是经营十几年的知名幼儿园。

新出生人口大降后,幼儿园首当其冲,迎来剧烈冲击,招不满学生只能倒闭。随后,迎来冲击的就是小学,幼升小人数也在急剧下降。

说几点看法:

其一,北京幼儿园学生人数大跌,下跌幅度巨大

网上整理了官方发布的近几年离园人数、入园人数和在园人数,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对比数据。

图片

我们分别从上面提到的三个维度,来看下数据。

先看离园人数。

23年,是幼升小入学人数高峰。按照官方数据显示,23年离园总人数达到了20.8万人,比22年的离园人数增加了4.6万,增加幅度28%。

相比之下,16年的离园人数只有10万人。23年离园人数是16年的两倍还要多。因此,23年幼升小学位非常紧张,根本不够用。

再看入园人数。

入园人数在21年达到最高峰,22.18万人。从近八年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创造了近八年入学人数的高峰纪录。

作为对比,23年入园人数只有16.41万人,足足减少了5.77万人,将近6万人。从近四年的数据来看,入园人数每年下跌一大截,只用了4年时间,就减少了5.77万人。

可以预期,未来入园人数,还会继续减少,并且很有可能是大幅度减少。

再看在园人数。

在园人数的高峰,出现在22年,达到了57.42万人,同样是近八年来空前绝后的数字。16年,这个数字只有41.7万人,两者相差15.72万人。仅仅过了一年,这个数字大跌5.9万人预计还会持续大跌,下一步很可能就跌倒45-46万了。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跟随北京人口变化的大趋势,北京幼儿园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

其二, 幼升小人数大幅度减少,学位紧张形势缓解,北京小学回归到单校划片政策,是大势所趋

自20年开始,各区推动的多校划片,大背景是幼升小入学人数激增,学位紧张,各学校尤其是所谓名小,根本接收不了那么多学生。无奈之下,只能推行多校划片,六年一学位。

从2022年开始,全国人口开始负增长,北京人口也开始负增长了。北京的新生儿出生高峰,是2017年,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基本23年入学了。虽然24年的入学人数也不少,但相比22、23年,大趋势开始下降。

等到了25、26年,幼升小入学人数进一步断崖式下降。到了那会,很多学校要担心的问题,不是学生人数太多、学位不够,而是学生人数减少,招生困难。

因此,未来2-3年内,北京大部分小学,必然回归到单校划片时代。

之前的问题是学生太多,一学位难求;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人数暴跌,学位富裕。有的学校,必然会因为招不满学生、或者招不到学生,最终被缩减规模、甚至被撤除、取消。

21-23年,多校划片,调剂很多,尤其像西城的德胜片区,更是调剂的重灾区;24年开始,登记入学回归,估计到了26年左右,大部分学校又回到单校划片时代。

以前说法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北京这学生人数变化,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跟过山车一样刺激。

其三,北京房产市场,单校划片后,强学区的价值再次凸显

自20年至24年,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是,买了学区房,不一定能进入意向的学校。调剂最夸张的例子还是德胜片区,23年甚至全部出区。

至于海淀的几个知名片区,也有一小部分调剂学生,虽然名额很少,但对于摊上这事的家长来说,那就很崩溃。

随着单校划片回归,调剂的人数会变得更少,甚至没有,家长们就不用太担心调剂的问题,学区房的学区属性也会回归。

尤其是强学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家长争抢的对象。学区房是大部分中产家长们的信仰

比如房子,不管是豪宅,还是普通中产的次新,或者是强学区老破小,对相应的各个阶层而言,都是稀缺的。

大部分家长,在自己条件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大量买学区房的父母,可能也不指望娃有多么出类拔萃,只是希望给娃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而已。

所谓学区房,没法提供个人发展的上限,但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下限。所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

学区房是刚需



发布于 2024-05-22 21:2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