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佳作|王浩《永冬》:一语双关寄寓了人道的同情

永·冬
王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高二)
北方十一月的冬天,太阳总会迟到,七点之后才不情不愿的坐起。早上八点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和报刊社约好了投稿的事情,却被门残酷的挡在街上。初雪之后,冬会为世界抹上痕迹,人们把地上积雪融成漆黑的泥沼,树却像是个妩媚的美人,婀娜的托着银白的宝物,黑云厚密的挡着太阳,似乎在说:“这雪我还没下够呢。”幼稚的阻碍着晴天到来。一阵风吹过,宝物落入了泥沼,化成一滩水。我打了个寒颤,决定去附近的咖啡厅躲躲寒气的威风。
咖啡厅内就嘈杂的多了,我无心听人们说什么,只想等到刊社开门后早点办事回家,可是一道声音还是传入了我的耳朵里。
“听说文行的那个作品不是自己写的。”
“当初我就说感觉他文风变化好大,但是没想到……”
“文行”原名李寻韵,是我前些时间认识的文人,因为不温不火,所以他也不愿意我用“作家”来称呼他,后来关系好了,就干脆称呼他为老李,平日里生活也很拮据,这次投稿也是想帮他问问固定约稿的事。我自认为是了解他的品性的,觉得他不是这样虚伪的人,就拿手机出来,点开他的微博,让我吃惊的是,平日寥寥几人的评论区,竟多了许多声音:“希望你能继续抄出我们喜欢的作品。”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从何而起,我顾不上刊社的事,立即去了他家。
我敲开了熟悉的门,他依然留着自己剪的短发,但是好像更消瘦了,眼窝深陷在眼眶里,身体也因为寒冷不断地颤抖着。
“进来坐坐?“
可见了这样的他,我突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憋了很久才终于说出一句:“今天天气不太好,挺冷的。”在说出这句话的瞬间,我几乎是立刻就后悔了。
“确实,而且很阴,见不到太阳。“他似乎是没有在意,顺着我的话茬说下去了,“我知道你来说什么的,没事,我很好。”他背对着我,但是我猜他一定是难过的,大脑终于开了机,就说到:“互联网这东西嘛,来的快去的也快,过段时间就好了。”他转过身来,看起来有点精神了:“真的吗?”“真的,你也应该多上网冲浪,别就把它当成写东西的地方,我见过的多了。”看着他的眼睛,我又没有了说下去的勇气,“一猜你就得难过,特意搁下投稿的事来找你。行了,别太上火,我回去了,要不然没钱吃饭了。”撂下这句,我就逃似的离开了。
冬深了,但是十二月的下午还是比十一月的早上要暖和,走在一个月前走过的路上,脑海里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事。互联网似乎是真的来的快去的快,上个月由于抄袭风波,刊社迟迟不敢要他,但是随着热度过去,老李就有了地方大展风采,虽然是小刊小社,也足够他小火一把了,他难得的主动约了我出来。
“恭喜啊,你梦想成真了。”我笑道。我从未看他如此兴奋,非但是样貌,语调似乎也上扬了,“我梦想可不是火,谁成想真是火了。”说着他就给我看评论。在众多的赞美里,我的眼睛忽地被刺了一下:“记得感谢你的影子作家。”老李当然也看到了,他的眼中忽地没有了光,“害,人红是非多,别管他们。”我连忙说道,“以后继续努力就好了,总有一天真相会见光的。”他没说话,可脸色却忽地暗下去了,我想后面再说什么肯定是不尽兴了,只好说:”那我明天继续找你说,今天差不多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吧。”
夜深了,是冬季短暂白日后长久的沉默,寒风吹着,吹落了积雪,吹散了温暖,寒意越发深邃……直到第二天的来临,我迎着风走向老李的家,就像是走向一个冰窖。太阳在云层中挣扎,门虚掩着,风吹着,好像从那座冰窖里吹来一样,我心里升起一阵不好的预感,猛地冲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老李死了,他是冻死在了一个灰暗的冬。
他身旁是散落的我不认识的各种颜色的药片,面容平和,只是紧闭着双眼,好像在做着一个温暖的梦,窗户大开着,我甚至有一瞬间在想:“这肯定不是老李,他最怕冷了,怎么会开着窗户呢?”然后又有一瞬间很后悔。我心里包含着很复杂的情感,而后我如何拨通了急救电话,如何回了家,这些记忆全都模糊了。但我知道今天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话题会是什么。
我仿佛在做一个梦。
直到最后所有的情绪都变为悲伤和愤怒。
我在很晚的时候才回了神,然而等我拿出手机来看,铺天盖地的私信向我涌来,都是希望我能够说些什么。
我想说的东西其实很多,对于老李经历的一切,我一直是个旁观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很想关上手机,像十一月的那个早上一样,像十二月的那个晚上一样选择逃避,但是我很清楚,若是我继续逃避下去,我终究也会成为下一个老李,或许还会有第三,第四个……
于是我意有所指的编辑了一条文字:“行文之韵被吞没在俗世之语中,我怎么能放任自己的沉默?“
直到现在,老李的账号依旧被保存着,在他死后,他的评论区又小火了一把,直到那些十一月的评论都变成“账号已注销”,然后一切又归于寂静。春迟了,我看着雪花得以苟延,只留下一声叹息。
(指导老师:单可君)
【点评】
这恐怕的确是“永冬”!这“永冬”含义深刻,它既指老李面临的的处境,也指社会环境的冷酷。互联网的确是双刃剑,所有走钢丝者都要做好掉下去的准备。老李不例外,我们都不例外,对此作者保持了足够的清醒,也在文字里寄寓了人道的同情。我想说的是,作者就这样简单描述一个故事,来龙去脉,前前后后,恐怕是简单了一些,深味不足啊。本文获省赛一等奖。(何郁 特级教师)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