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到底怎样才能“过万重山”?

01
中考,人生第一个分水岭
“2024,新东方全日制学校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开始!中考一百天倒计时来啦!”
又是一年毕业季的来临,随着活动主持人宣布百日誓师活动正式开始,2024广州中考正式进入了100天倒计时。
现场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老师,眼中都透露出一丝期待和喜悦,但也掺夹着一丝担忧,因为中考成绩决定了众多考生的命运:能顺利否上高中。
根据广州招办官网统计,2023年广州参加中考的人数超过了12万,但真正录取的人数只有70309人,这就意味着录取率大概是58%左右。那另外42%被强制分流的学生,选择是职业学校,中专技校?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尤其是在广州如此严峻的中考形式中,人生就像诺骨牌反应,其中一个节点的失误,意味着满盘皆输。中考就是人生的分水岭,考上了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就意味着拥有了未来职业发展的好文凭。
然而,一场考试真的能决定人生吗?
02
分岔路口,你会怎么选?
“中考失利,他们该何去何从?”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今年中考复读朱同学就读在的新东方全日制学校。
和我们意想的紧张的场景不太一样,迎面而来的学生都热切的和我们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微风徐来,仿佛我也回到了那段求学的时光。
每年4月-8月,来这里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为孩子学业焦虑的家长们,座椅都一度不够使用。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来这里咨询复读相关事宜。在广州,中考堪比高考复杂且难度大,在这里每年依旧有不少学生和家长,给孩子一个“再努力一把”的机会,选择中考复读。
据朱同学回忆,在她入学的时候有位衣着朴素的家长,拉着孩子把孩子的手交给班主任,紧接着对班主任深深鞠了一躬,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但转头在另一个拐角,她撞见了那位沉默的父亲在无声的流泪,父亲沉默的温情,她至今也忘不了那一幕。
03
再来一次,会更好
“我不甘心,我想要撕掉笨小孩的标签!”在采访时,朱同学望着我说到:“我觉得再给自己一年,我一定会上我想去的高中。”
朱同学坦言,在看到中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她是窒息的,按照预估情况她觉得自己最差也能上高中,但事实是比平时考试综合成绩还低40分。
那时的她,整整把自己闷在房间三天,仿佛人生已经失败了。三天里,各路亲戚来家里“出谋划策”,在房间,朱同学听到了对她人生的各种规划,一向骄傲的她也不敢出去反驳,她给自己判定为懦弱的失败者。
朋友升学宴,她走到最边缘那一桌的时候,看到了印象里高大威猛又很骄傲的父亲,一脸醉红,还一直低着头跟一位长辈敬酒,来回间,朱同学听到了爸爸在拜托那位长辈给她安排一个好的中职班级,一个所谓好的“出路”。望着爸爸佝偻的身影,朱同学早已泪流满面,恍惚间,她走到餐桌前,把醉酒的爸爸搀扶回家。对于那晚的记忆,朱同学早已有点模糊,只记得那晚的月亮,格外的白。
不是朱同学眼角那隐约的泪光,我当真以为对于那时的遗憾,她已经释怀了。(全程她都表现的很平静)真是个倔强的小姑娘。
面对抉择,她选择了再努力一把;
再来一次,她选择了新东方。
采访完,我们也和朱同学的班主任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发现小姑娘在以全新的面貌接受命运的挑战。
“她刚进来时英语在班里吊车尾,我们给她的成绩做过综合的分析,她的短板是数学和英语,而英语最大的问题在于。”李主任和我们简单地分析了一下:“但她很有耐力和毅力,她每天基本会比早读时间更加早起半个小时背诵英语单词,遇到不懂得也会立马和老师沟通,现在她的英语有很大的进步。”李主任脸上欣慰的笑容,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的决心。
所有的成就和美,都伴随着自律和节制的苦,决心是砥砺你前行的良药。
04
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绪拉回2005年,记忆中的我和小姑娘的身影重合。那时中考完莫名自信的我度过了一段惬意的时光,但与普高相差几十分的成绩出现在我面前时,那无疑是晴天霹雳,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中间想过放弃算了。后来朋友说,你再试一次吧,至少这一次,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经验开始。
不甘心的我选择了复读一年。幸好稳定发挥,去了自己想去的高中;工作了,成为了一名为广大中考迷茫考生助力的工作者.....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终于也能平静而喜悦地说出这句话了。
我们一行人简单参观了一下校区环境,孩子们晚自习时间也到了,看到他们脚步匆匆,空气的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新东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这里的班主任不承担教课任务,负责全职带学生,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态。这无疑也是人力成本的增加,但却可以更好的辅助并且了解学生动态。
同时,复读阶段也有更频繁的考试。一位知乎网友回忆,“在新东方,早上有早练,中午饭后有小练,晚上有晚练,每周六发卷子下来模拟考试,这种考试节奏蛮辛苦的,但是经历几次也适应了节奏。”
确实,复读阶段的同学们抢时间刷题,换取成绩。为的也是能更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上阵对峙的“勇气”。
05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万重山”,且都各不相同。即使中考被分流,只要自身足够努力,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依然还很难说。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重来不缺从头来过的勇气,在朱同学身上,我仿佛也能看到为什么那么多复读生逆袭的轨迹,和被他们改写的命运,在这里你会发现,孩子们在“忘我努力”的世界中,积蓄改变命运的力量。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