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粉丝留言,说:
上地学区之所以那么好,是清北教职工子女的功劳,要不然那么多码农聚集区,为什么独独上地成为了顶级学区?
首先可以排除,上地肯定不是因为清北教职工子女,才成为海淀最强派位学区的。清华北大都拥有各自的附属小学,清华附小和北大附小,这可是两所百年名校。教学质量怎么样就不用描述了,并且是只供清北教工子弟、三代教工子弟就读的“子弟校”。在2000年初,上地实验小学只是一所平平无奇的普校,清北教职工放着近在咫尺的百年名校不读,会把子女送到距离更远的上地上学?既然不是清北的原因,软件园周边数个码农聚集区,为什么不能再出现一个“上地”?第一代码农时期,那时候人们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大家都是以“就近入学”为主,也就变成了自愿的小白鼠。一所学校优质生源扎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最终成为牛校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2013年/2014年北京教改之后,学区房的概念越来越强。加上鸡娃、内卷、校外补习等等,牛校与渣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父母们都希望子女能上个好学校,但凡条件允许的家庭,都会为了子女教育,选择能力范围之内更好的学区。而软件园的码农,不管是文凭学历、收入水平、还是家庭条件都属优秀行列。作为考一代,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群体,他们会心甘情愿让子女去一所籍籍无名的普校当小白鼠?比如回龙观,算是中低收入码农的聚集区,但只要家庭收入水平提升,他们就会置换住房,或者另买学区房。在绿中介做店长的朋友跟我说,上地和德胜学区房的购买力,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回龙观。上地因为“确定性”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普校因为“不确定性”让家长们避而远之。普校不能吸引优质生源,也就没有能再次复刻上地传奇的先天条件。如果说北京哪个区域还有机会成为上地,我认为是亦庄,原因有三。3、离主城区的优质学区较远,通勤距离会让本区就业的家长放弃跨区择校。友情提醒,亦庄学区的利好已经兑现完毕,并且价格有点透支了。而且短期内教学质量也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
以软件园为中心的上地、西北旺、马连洼、清河、西二旗、西三旗等,购房逻辑趋于相同。西山壹号院、如园,是海淀北部地区的终极改善,高绿化率的低密度社区,面积180平起,总价2500万起步。小区东面即腾讯、百度、新浪、网易、联想等互联网大厂的总部,受众客群可想而知。中海枫涟山庄、百旺茉莉园,临近地铁16号线西北旺站,华润万象汇在建,周边小区扎堆,是区域内居住氛围最好的地方。亿城西山公馆处于软件园内,一个不大的小区,生活配套一般,涨幅略差点。上地东里房价最贵,小学就在小区内,上学安全便利。40多平的一居室21年初最高成交价超20万,目前16-17万左右,小面积基本一房难求。 上地佳园、上地西里,属于改善小区,以100-150平的2-3房为主。佳园是电梯商品房,品质和地段最好,小区内带幼儿园,门口地铁13号线。上地南路6、8、10、14号院,马连洼1号院,都是上实小的划片社区,五个小区体量都不大,老破小,居住体验与流通性稍差,价格也相对便宜。华润橡树湾是板块内标杆楼盘,自带万象汇综合体。共分五期开发,五期品质最好也是最贵的。对口实验二小,是二类一流小学。世华龙樾也属于标杆楼盘,紧挨东升科技园,家门口即地铁和公园。其中1-3期老房本可以直升十一龙樾校区。四期和二手房业主是派位入学。莱圳家园是清河第一人气小区,与世华龙樾为邻,近东升科技园,小户型居多,流通性很强。万科西山庭院、百旺家苑、博雅西园、紫成嘉园、天秀花园,这个区域是马连洼住宅最集中的板块,有一小天秀校区。西山华府小区品质挺好,但外部有辐射风险的高压塔,这轮行情堪堪跑赢大盘。梅兰竹菊、虽然是四个拆迁房小区,口碑与品质都不错,周围商品房扎堆。上林溪是安宁庄标杆,涨幅一直很好,小区开间户型500万左右就能上车。安宁家园也是以小户型为主的次新商品房小区,涨幅不错,位置不如上林溪。领秀新硅谷、领袖硅谷、燕尚园,西二旗去软件园和信息产业基地有绝对的距离优势。金隅翡丽、富力桃园、枫丹丽舍、是区域内地铁、学校、商场各项配套最完善的板块。金隅的品质最好。育新花园,对口首师大附属育新校区,小区门口地铁8号线。西三旗虽离软件园较远,但有地铁13号线通勤,还有东升科技园的购买力支撑,房价涨幅不错。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