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北京最佛系的区也开始“拔尖”了
两年前,我在北京最美书店中信启皓店,做了一个《上岸》读者分享会。
当时还在疫情严格管控下,规模有限制,到场的基本都是北京家长。
其中,最佛系应该属于东城家长,一个说话温温柔柔的东城妈妈告诉我:不是在东城才佛系,而是佛系才选择东城。
而即使是最佛系的东城区,最近也高调开始“拔尖”了。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海淀区肯定是跑在最前面的。
前些年就有人大附中早培项目、北大附中元培班、清华附中创新班、101中英才学院。当然,西城区也有老牌的八中“八少八素”培养计划。
去年春天参加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之后,我就给大家透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急需和培养,接下来会影响一大批孩子。


说了这句话不久,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纷纷落地,海淀冲在最前面,全国也不落后。
举几个例子:
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础上,面向中学生培养和选拔科技创新人才。
此计划其实10年前就开始启动,从去年开始加强并拓宽——由中科协和教育部发布了《“中学生英才计划”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会有更多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受惠。
丘成桐少年班
这是一个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计划,采取初高一贯制,选拔具有数理天赋的少年,由丘成桐先生担任总顾问,为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及相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新生。
截止到目前,“丘成桐少年班”的授牌学校已经扩大到39所,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其中北京四所中学里海淀就占了三席。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省份。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基地
由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北航多所著名大学推出的培养计划,北京已经有多所中学与他们签约。比如两家海淀“六小强”:
北航与十一学校签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十一学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协议”;
101中成为国科大“国优计划”教育实践基地。

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示范项目
由海淀区和清华大学主办,在国际和国内人工智能极速发展的当下,有助于AI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
至于中学和大学、中学和科研机构“结对子”,在中学开设大中贯通跨学科融合课程的也很多。

可能因为海淀的拔尖创新项目和课程已经走到前面了,去年年底成立的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反而先从朝阳入手,从数学、科技、艺术、体育四个领域遴选最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朝阳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现在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以往人才选拔不尽相同,具备以下几个新特点:
1、 不是传统的“圈养”,而是更多“散养”——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在一两个学校,而是分散到全国各个学校,这样不仅能扩大人才池,也有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不是简单的压知识和拔高加速,而是突出兴趣和素质导向。
3、 坚持面向人人,共享未来。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