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K奥数“迎春杯大师赛”,到底值不值?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07 浏览







大家知道,在海淀区上学的话,无论小强、民办校还是优质普校,都会明着暗着有一些DZ机会,尽管现在被打压得很严重,但dz依然是海淀xsc的最重要渠道。而作为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孩子们在各类竞赛获得的奖项和校内荣誉都要体现在简历上,作为“情书”被家长们投递到心仪的初中;为了让“情书”的分量足够重,体现学科能力的奥数杯赛成绩不可或缺。

划重点呀,海淀的学校点学生,主要看奥数杯赛的奖项和有没有市/区三好,不太重视英语和语文。当然如果孩子有了前面两项“主菜”证书的加持,英语和语文证书可以当作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前面那两个主项,这俩配菜也就基本没用了。

但自从2018开始叫停各类杯赛后,家长圈们就开始流行起了新一波暗号:

图片

考虑到很多新家长对这些杯赛了解不多,今天就把DZ时最看重的3个奥数杯赛的前世今生,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迎春杯


“迎春杯”创办于1984年,首届杯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部主持,由北京市数学会协助,中小学数学教学报承办。盘起来,辈分最高。

随着杯赛声望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迎春杯赛迅速在全国推广,其中获奖者就成了各地重点中学的香饽饽。

1998年教育改革,北京XSC开始取消考试,实施电脑派位。因此,学校想要找到与自己更匹配的优秀生源,迎春杯的获奖便成了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刚开始那会儿,因为参赛人少,基本混个三等奖就能被名校录取,这一下就拉动了家长们鸡娃学奥数的热情。随后的几年,因为僧多肉少,学校对奖项的要求自然是水涨船高,之后只有一、二等奖才更容易被录取了。

发展到这里,迎春杯已经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以此选拔优秀的数学特长生”的初衷,彻底变成了家长们XSC的择校筹码。奥数变味儿了。

随后,教委曾发起了多场封杀,明令禁止奥数竞赛和入学考试挂钩,杯赛被叫停发展多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严厉的政策依旧失效。

2001年,“迎春杯”数学竞赛更名为“迎春杯数学科普日”。

2005年,北京市教委不再作为“迎春杯”的主办方,杯赛开始成为民间竞赛,但由于违规(主办方未获得北京市教委批准),于杯赛初赛结束两天被叫停。后又更名为“数学解题能力展示”,但大多数报名学校机构还是沿用迎春杯的名称。

2013年更名为“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

2014年开始全国进行推广比赛,进入浙江,四川成都等地。

2018年批皮嫁接到了ACM-ICPC信息学考试当中,但其实换汤不换药,评委和命题人都没变。

2018年12月,因场地协调原因,2019年ACM-ICPC活动暂停一次。
……


时至今日,迎春杯(尤其是迎春杯大师赛)在小升初的简历中的含金量是最高的。考试分为小中组和小高组,对应小学3-6年级。尽管运营主体变成了民间企业,但命题主体没有变化,出题难度较高,这也就代表着该杯赛的含金量很有分量。

由于疫情和政策打压,现在初试、复试都是线上考试,但迎春杯的大师赛依然是线下的,并且大师赛金奖、银奖含金量很高,基本你有了金银奖就相当于拿到了上岸六小强的门票。铜奖的话意义不大,但如果是高分铜也可以勉强一试。这是往年的情况,按今年这个玩法儿,DSS恐怕也要经历一轮评级下调。

另外,迎春杯(以及其他杯赛)一直都是通过机构报名的。大概因为举办这类活动有风险吧,今年的大师赛价格一路狂飙,6500都已经算是良心价了(机构收费各不相同,基本都7000+)。

好家伙,这股子敛财味儿可真是有点冲(chòng)啊,已经蜕变成了一个需要花很多钱才能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线下奥数比赛了。

需要再啰嗦两句,迎春杯一年考1次,初选、决选一般在春节前(“迎春迎春”,迎接春天嘛),而大师赛则通常放在暑假。

以往迎春杯的大师赛,您还不是想参加就能参加得了,得首先进行初赛和复赛,通过了才有资格报名大师赛。也正因为如此,大师赛的金银才能那么有分量。可是从今年开始,大师赛报名不需要任何门槛,给钱就行,报名咱就上车。在杯赛生存空间被日益挤压的大环境下,恐怕主办方也顾不得什么读书人的体面了,恰饭要紧。

至于这6500值不值,那就见仁见智了。如果您家早就有所准备,孩子有实力拿奖,作为小强的门票,那绝对值;如果您没提前花钱让机构老师点拨过,直接裸考,最后拿个阳光普照铜,这钱花的值不值就不好说了。

至于DSS未来还能不能保持原有的含金量?这事最终还是学校说了算。至于考题有没有含金量,真的那么重要吗?

最后再提醒诸位:要知道,大师赛金奖,每年也就占每一届学奥数孩子的百分之一左右,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且要想得金奖,光靠智商也是不行的,需要努力。不过对于有能力学好数学的孩子,考上大师赛金奖的确是最优解,毕竟“金奖在手,小强我有”了。


华数之星(原华杯赛)

“华数之星”(全名:华数之星青少年数学大会)原称“华罗庚数学金杯邀请赛”,创办于1986年,是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并主办的。

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全国性的重量级赛事,堪称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难度最高的比赛!

华杯赛虽在2018后也被叫停,但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华数之星”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华数之星也在全国具有很广泛的影响,是唯一一个具有初赛、复赛、总决赛三轮严格选拔的全国性数学赛事以往的难度和含金量要胜于迎春杯。奖项分别为金星、银星、铜星、优胜等四个级别,如果能拿到华杯赛决赛的金奖,那基本各大名校就都可以收入囊中了。

华杯赛现在改名叫“青少年科学主题日”,组织方叫做“华数之星青少年科学思维俱乐部”,家长需缴纳398元会员费,可享受包括名家讲座、科研实践等权益,以及最重要的主题日活动(在线考试)。

从前的华杯确实很权威,难度也非常高。看我这篇文章的家长,估计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个赛事;大家多数只能听听身边学霸们的神发挥,自己是鲜有勇气和机会参加的。

曾经的华杯赛每年会分为初赛(年底举行),决赛(次年春天)和精英赛(次年夏天),参赛年级涵盖小中组(3-4年级),小高组(5-6年级)和初中组(初一年级)。

但自从疫情以来,华数之星的吃相也越发难看——线上考试,没有反向摄像头,使用过往真题,没有复赛和决赛,90%都有奖……它目前的含金量价值(综合考量参加的人数、覆盖面、是否有作弊等要素)自己评估吧。

到了2022年,华杯赛仿佛被夺了舍,光是7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办了三次了!报名费388,线上比赛,然后没有复赛和决赛 不用租场地,也没监考,省场地费老师费,简直(比做网游还暴利)太环保啦!


希望杯

最后聊“希望杯”,它是1990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青年报学校工作部和华罗庚实验室五家单位共同发起组织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看这个配置应该和华杯师出同门,基本属于低配版吧。希望杯面向的是所有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庞大的参赛基数,凡是在学校学有余力的同学都鼓励参加。

希望杯是有自己的官网的→ http://www.hopecup.com.cn/

记得小时候,那些参加希望杯的同学一个个全都捧着《数理天地》这套杂志苦学,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有,而且某宝上还能买到最新的2022班,真是爷青回啊~

图片

希望杯在几大数学杯赛中算相对简单的,是参加人数和覆盖面最广的赛事,因为小学从1到6,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级别。因为门槛低且低年级同学可以参加,因此含金量更低些,但胜在报名费便宜,有总比没有强。

从奖项分量来说,因为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起码要一等奖才有意义。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迎春杯得奖,参加一个希望杯也算是有个结果。对于打算冲击小强的分校或者区重点的,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价格便宜样儿又足,写上去,看着也特有面儿

今年的希望杯化身成了由希望数学国际组委会(HopeMath World Committee)主办的2022希望数学“巅峰对决”国际精英挑战活动,具体可以去“希望少年俱乐部”公众号查阅。报名时间是5月1日—6月15日,个人精英战+团队竞技战是7月23日、24日;巅峰对决时间8月6日、7日(周六、周日)(全是线上)

总之,叫什么不重要,名字换来换去,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交钱去考就有了希望,不去考永远没希望。你懂得。

图片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在海淀上学,大体要经历在小升初阶段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筛选。就算未来杯赛真能都取消,学校还会变着其他法去考察学生,比谁背的圆周率位数更长,比谁的二舅更治愈,比谁的大伯和三伯更牛X...

尽管从今年的各种发展变化看,海淀很明显也再逐步走大均衡,但这不意味着会放弃掐尖。


图片

嗯,掐尖是不可能放弃的,一辈子也不可能放弃。




发布于 2024-03-26 18:0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