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YMO的那些事
之前答应了要写各项数学比赛的特点、风格及打法,现在终于开始交稿了——第一篇先写YMO。
所谓YMO,Y就是Youth青少年,M就是 Mathematics 数学,O就是Olympics奥林匹克。因此,YMO全称“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不过这些号称”X”MO(如YMO、WMO)的比赛——完全是仿照奥数比赛的最高峰(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来起名的,但含金量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尽管如此,YMO作为培养孩子数学兴趣、检验数学学习成果的一项入门级奥数比赛,还是很有意义的。
YMO一年举办两次,每次又分为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场——也就说每年有六场。
初赛难度较低,只要课内稍微有做过一点拔高、拓展的基本能通过。复赛稍微难一些,但只有刷刷过去几年的真题,其实也能通过了,要拿省赛一二等奖也不难。
全国决赛一般是各地省级决赛一二等奖获奖者才有资格参加,前10%可以获得全国一等奖。
作为一些人口中所谓的“水杯”,YMO最大的特色就是题型、知识点的划分非常清晰,考题很典型,基本上一眼看过去就能明确地知道所属知识点和模块:比如考和差问题、间隔问题、路程问题,还是鸡兔同笼、计算巧算,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不管孩子使用的是哪一套奥数教材,只要掌握好这套教材里面的基本题型、模型,起码不会束手无措。
要知道,真的难得奥数比赛,如果实力不够,参赛者经常读完题目都不知道命题者究竟想考什么知识点……
因此,我认为YMO这个比赛最大用处并不是含金量高,它也做不了“小升初”简历中的“重头戏”或“压舱石”;但是YMO可以作为任何一套成体系奥数教材学习后的定期体检,能作为比较正式的单元“测验”来检验学习效果。
一年六场,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场——这个比赛频率,这样爱出经典模型、典型题目的命题风格,作为奥数学习的“单元测验”是再合适不过了。
知行合一:自从Oscar上一年级以来,我们连续两年每年都参加了这六场YMO比赛,场场不漏。
虽然Oscar现在每次都能很轻松就砍获YMO的全国一等奖,就算往上跳一级也能拿金牌、奔满分的(详见《小O参加的两个数学竞赛出结果了》),但我们还将会一直参加下去。
因为花点小钱(报名费),能给他定期安排正式的测验去检验当期的学习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