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故事∣当西域少年遇上“京味儿”文化

《当西域少年遇上“京味儿”文化》
晨光微熹
一群满怀憧憬的少年已踏上
“祖国情·中华行”的北京研学旅程
一路上,他们会有怎样的的奇妙际遇呢?
——From 《北青创新文化研学故事》
“西域少年寻京记”
踏过千山万水,青春的步伐,在北京街头巷尾停歇。
2月18日,48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翩翩少年来到北京,他们满怀好奇,准备好用脚步丈量这座古老的城市,与历史近距离对话。
本次研学活动由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由北京北青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通过实地研学,孩子们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学校氛围,拓宽的视野,增长见识。”在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看来,这趟旅程,既是一次历史的触摸,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
目前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内高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一名学生,尽管在北京生活有一段时间了,她仍然积极参与到本次研学活动中,希望可以和家乡人共同感受京味儿文化,并把自己在北京生活学习的感受传递并分享给更多同学。
她感慨道:“北京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太多不一样的氛围,西安、河北、天津、四川……学校组织的研学之行,让我了解到祖国大好河山之壮丽,感受到文化历史之震撼。”“从没这么认真仔细地逛过京城,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京味儿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SECTION ONE
走进文博古迹
对话历史文明
01
居庸关长城,形势险要,巍峨屹立,在群峦峻岭之中蜿蜒,见证了边疆烽火与硝烟;紫禁城,六百余年历史,气势磅礴,描绘着历史文明与传承;颐和园,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这里发生了太多历史事件;圆明园,万园之园,凝结着劳动人民无数智慧。走进文博古迹,成为本次研学活动最为亮点的一环。
用同学们的话来说,走进一次现实场景,可比书本读千遍都有用。“研学活动带我们走进文博古迹,教会我们如何带着思考去了解历史,这种代入感可是书本无法比拟的。”


学生们站在长城之巅,眺望远处群山,体验烽火密令,想象着与古代战士并肩作战。
“在这里,每个人与历史进行着自己的对话,找到了民族的根与魂,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带队老师聂老师不禁感叹到。




紫禁城里,学生们穿梭于三大殿之间,在精美的宫墙院落、雕梁画栋中探索藏在建筑细节里的文化奥秘;踏足“皇家园林博物”颐和园,看长廊蜿蜒与楼台错落,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匾额上的题词,犹如历史的注解,引导着学生们探寻皇家文化的底蕴。
然而当学生们立足于圆明园断壁残垣之前,每一处遗址、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那些关于权力、荣耀与悲剧的往事,也告诫每一个人,历史的进程不可逆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在文博古迹之间,学生们细细品味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
SECTION TWO
02
体验现代化高科技
邂逅梦开始的地方
用脚步丈量完历史,同学们更期待未来。除了历史人文,体验现代科技是本次研学营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中国科技馆,孩子们惊叹于每一项高精尖科技成果,无一不汇聚着国家的实力与人民的智慧;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大家被翱翔天际的飞行器模型深深吸引,这可是承载着几代人的飞天梦,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与腾飞;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这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记载着国家的奋斗与牺牲,展现着民族的坚韧与决心;走近鸟巢与水立方,同学们仿佛看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世景象,这是国家繁荣与自信的象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风采。

同学们认为,在这些有着时代印记的场所中研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感受一个国家的灵魂与气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奉献。”

风,从乌鲁木齐吹来,载着少年的梦想和憧憬,轻轻拂过清华大学的校园。在本次研学活动中,西域少年们也有幸走进了知名学府——清华大学,邂逅梦开始的地方。
漫步清华园,他们感受着水木清华的学术氛围与人文气息。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他们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刻自己置身其中的样子;与清华的学长学姐们交流,听取他们的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这一刻,名为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发芽。

风雪华灯之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庄严的国歌唱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天安门广场上,静静伫立的人名英雄纪念碑,仿佛在这风雪之中被唤醒,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荡在每一个前来瞻仰的学生的心中。这一刻,一个民族的辉煌与荣耀将被每一个学子看见和铭记。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