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高三年级组省级一等奖作品】

“嗤嗤,嗤嗤”父亲又在做工。
雨后的黎明村很美,翠绿的树木,遍地的野花,时不时传来小鸟的叫声,与村子里的狗吠声应和,空气也格外清新。
站在家门外,周大勇背着一筐荆条和苹果,激动地拍了拍大门上的铜门环“爹,我回来了!”
父亲周强是一个木匠,自周大勇有记忆的时候起,他就一直在做工。
周强为人老实,忠厚仗义,即使家庭条件不好,在村里的众筹活动中总是第一个交钱。周强的手艺极好,做出的木雕活灵活现的,橱子椅子也格外结实,十里八村早就传遍了。锯子起,锉刀落,这是周家传承下来的手艺,可以不用一根钉子来做工。一是为他的手艺佩服,二是为了帮衬周家,村民们总爱找周强去做工。
周大勇的学费就是靠这手艺攒起来的。周大勇也很争气。他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周强十分自豪,捧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向来不苟言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意。周大勇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家上学时,周强拿起周大勇床头的“木果儿”说,“把它带上吧”。
“木果儿”,其实是一个苹果模样的木雕。这是老周家的传统——在孩子出生时,送给他一个“木果儿”,保佑孩子平安。周大勇的“木果儿”是周大勇出生时周强用了整整一个月才完成的,做工精巧极了。小时候,这个“木果儿”就是周大勇唯一的玩具,可以说,周大勇对这个“木果儿”的结构熟记于心。
一天,本该在大学中的周大勇突然回了家,站在门外徘徊。他可以清楚地听到院子里父亲做工的“嗤嗤”声,举起了手,又放了下来。最终他推开了门。周强对他回家这一举动很是意外。但看到周大勇低着头站在门口,便也没有说什么,继续手中的活。片刻,周大勇抬高了音量“爹,我想去当兵”。周强愣住了,半晌,他才张了张口“嘛时候走?”“明天”“嗯,去吧。”
第二天,周大勇走出家门几步,他回头看了看,父亲仍站在门口。他挥了挥手,示意父亲回去,周强点了点头,没有动作,直到目送他离开。
“吱呀”一声,门开了。看着三年未见的父亲,周强伸出手,狠狠地拥抱了父亲。进了家门,院子里四处立着父亲的作品,父亲做工的地方却格外整齐,唯有马扎旁边一些木屑。
上一次见面也是这样的场景。那天晚上,周大勇背着一篮苹果匆忙回家,不敢敲门,怕惊扰周围,只好翻墙进入。刚落地就看见父亲正在月光下抚摸着他的刚做好架子的木橱。周大勇没想到父亲还未休息。“爹…我,我给您送点苹果”扯下背上的筐子,抱在怀里,周大勇舔了舔干涩的嘴唇。他将筐子抓得紧,然后像是下了什么决心,将筐子递给了父亲。
“好”见父亲接过筐子,周大勇“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连磕了三个响头。柔和的月光洒在他的背上,周围的黑暗掩盖了周大勇脸上的泪水。“咂,快起来,你想着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哩,快进屋喝口水去”,周强拉他进屋,步子蹒跚而又稳健。长时间没有喝水进食,周大勇猛地灌完一瓶水,狼吞虎咽地啃着父亲给的馒头。借着屋子里的亮光,周强才看清了周大勇的模样。鸡窝似的头发,晒得黝黑的脸颊,变结实了的身体,添了疤痕的胳膊……周强轻轻地摸了摸儿子的胳膊。“放心吧,爹,这都是擦伤,不疼的”,来不及吃完,周大勇跑向门口,“爹,你,你照顾好自己,别跟人起冲突 ,一定啊。爹,儿不孝,等我回来向你请罪!”
过了几天,村子里来了几个当官的,一来就要大检查,挨家挨户地查。查到周家,看见院子里的成品,当官的也都挑了挑眉头,检查也变得小心了,生怕弄坏了这极好的艺术品。怕是知道点什么,当这些官儿看到厨房的苹果时,气氛就有些不对劲了。其中一个“不小心”踢翻了筐子,苹果都滚了出来。周强一眼就看出了自己所做的“木果儿”。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到苹果堆面前,说“你们吃不吃苹果哩,刚买的,甜着嘞”,借着挑苹果的功夫,趁官儿们不注意,顺手将“木果”塞进了内兜。望了望四周,官儿们也不客气,挑挑拣拣地拿了几个苹果便离开了,走时还摸了摸立着的木橱。
又过了几日,周强正准备将木橱给村东头的小春送去,门外传来敲门声。打开门,门外站着两位小伙子,提着一袋苹果。
“大爷,给您送点苹果吃。”
“进,快请进”
周强锁上门,拉他们进了屋,拿出“木果儿”。只见, 他向左推“木果儿”的枝,同时用手顺时针一扭底部,用力一拉,“木果儿”就被分成了两半,露出了里面卷着的信封。俩小伙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双手接过信封,“大爷,周大勇同志还特意嘱咐我们要把木果儿”带回去。
“好,好,我儿他,他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您放心,周同志一直是我们的好助手。”
……
“爹,儿回来了,给你请罪”,说着,周大勇拿出荆条,双手捧着递给父亲。
“唻,闹什么哩”周强用手拍了他的背一下。
走,儿给你洗苹果吃,我都是挑得最水灵的,保儿甜。吃完你再教教我咋做活,我老馋你的手艺了。
“好,好”
“你得都教给我,以后我也要给我的孩儿做‘木果儿’…”
……
“嗤嗤,嗤嗤”阳光下,院子里,马扎上,周家父子一起在做工。
指导教师:方玮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