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违规竞赛早被曝光了,无数家长还在抢着报名,包括海淀家长...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54 浏览




都是“叶圣陶杯”,

一个真,一个假


这个所谓的“叶圣陶杯”,全称为“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简称“华人赛”),是妥妥的山寨竞赛。


图片

违规竞赛

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明确指出,“华人赛”以及该系列的语文素养大赛、数理大赛、英语大赛、编程创意大赛等,都是违规竞赛。


图片


但是它的宣传很唬人——“丰富三科简历”“为小升初助力”……


图片


而且还有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如果被举报就关闭,避过了风头后继续开展图片


报名方式是通过“黑中介”,进微信群报名,如果被举报,就会把群解散。


图片

《新京报》此前的报道(现在官网又可以访问了)

因此屡禁不止,有很多家长都上当受骗了。


我所在的比赛报名群,不停地有家长进入。


图片

家长分享的获奖证书


2021年4月,主办方因赛事名称打了擦边球,还吃过官司。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


图片


那么,有正规的“叶圣陶杯”作文竞赛吗?


的确有。


图片

正规竞赛


从去年教育部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可以看到“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以下简称“新作文赛”。

图片


这是正规的全国性竞赛,主办方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不像山寨赛面向小学生,这项竞赛只有高中生可以报名。


也没有“交钱就能进决赛、保证拿奖”“一等奖有内部名额”的说法。


而且,“新作文赛”是公益性赛事,由学校集体组织参赛,不以任何名义收取参赛费用。


图片

《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所以,虽然这两项竞赛都叫“叶圣陶杯”,但是,一个真,一个假:


“新作文”赛是受教育部认可的正规的全国性作文竞赛;


“华人赛”是屡禁不止、不被认可的违规竞赛。


大家在给孩子报名竞赛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家长的钱,

就这么好骗吗?


据统计,这个违规的“华人赛”已经在举办第36届了。


6年连续举办36次,几乎每两个月就会办一次。


而且教育部、各大媒体早就曝光了,但大家依然愿意去报名。


家长们的钱,就这么好骗吗?


同为小学生家长,我其实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和想法:


首先,在真假难辨时会觉得,280块钱的报名费也不贵,试一下也不会吃啥亏。


据媒体报道,“华人赛”省级决赛的报名费用是280元,全国总决赛的报名费用是1880元。


一位曾为孩子报名过省级赛的家长说:


“孩子当时读小学5年级,其实我本来不想给孩子报名这些竞赛,但看到身边有家长给孩子报了名,怕孩子输在升学竞争上,感觉200多元的报名费还能接受,就给孩子报名了。”

 

我们难免都会这样想,200多块钱买个奖,就算很水,但起码能在小升初的简历上加一笔,总不会是减分项吧。

     

中介也抓住了家长们的这个想法,会“热心肠”地怂恿:“避免孩子简历是空的,一个比赛奖项都没有。”


而且成绩不好也没事。报名后拿奖率为100%,如果拿不到一等奖,家长可以交上千元的指导费,但实际上孩子不用上课,也能拿奖。


图片


但这个奖项在升学中起到作用了吗?这位家长不清楚。他发现,身边也有没参加竞赛的孩子,和他家孩子上了同一所初中。


其实,这类违规竞赛都是没用的,根本不会对孩子的升学产生助力。


图片


其次,往深处看,大家的盲目其实是因为焦虑,尤其是对孩子升学的焦虑。


单说“叶圣陶杯”,这两个竞赛确实不好分辨。


“华文赛”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之前它叫“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


对比正规竞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仅多了一个字,非常容易混淆。


图片


可有一些比赛,就违规得很明显。像今年暑假很多孩子报名参加的“数学花园探秘”竞赛(俗称“迎春杯”),以及美国数学大联盟线上考试(美国Math League夏季挑战活动),都是违规竞赛。


P.S.我在的那个海淀家长群,暑假一大批孩子报名了美国数学大联盟,很多孩子没考成试,说是后面会再安排......


图片


图片


那么,是什么让大家在明知有假的情况下,还要报名呢?


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自然是重要原因。


但很多时候我们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背后反映出来的还是大家都太焦虑了。


尤其在升学的时候,老想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孩子进一个好学校。


“已经五六年级了,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竞赛,这肯定不行!”

“马上就小升初了,简历没有闪光点,好初中一定不会要!”


诸如此类的声音一直盘旋在耳侧,逼着大家必须为孩子做点什么,不做就不对。


病急乱投医,结果就是孩子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咱们也花了不少钱,却没达到期待中的效果。


图片


说起中国家长的焦虑,估计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


早在2018年9月,《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就指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到现在过去了5年,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大家可能更焦虑了。


某减前,我们拼命抓分数,孩子成绩上不去,会焦虑;

某减后,面对各种不确定,孩子升学压力大,依然焦虑。


我们既怕没有提供丰富的资源,导致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又怕选错一步,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结局。


再加上各种贩卖焦虑的营销手段,让我们面前永远摆着一个“可能会更好”“必须做/买/学这个”的选项。


因此有人说,家长的焦虑,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匮乏,而是选择太多。


我们的心无法安定下来,就只能被漫天的信息和满满的焦虑牵着走。


其实,竞赛本是从兴趣出发,丰富孩子课余生活,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好方式。


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却利用大家紧张孩子、焦虑升学的心理趁机敛财,所以我们还是要提高辨别力。


正规竞赛很好判断,一是看“白名单”,二是问孩子学校的老师。


那些打着“给钱就拿奖”旗号的竞赛,就不要报了。因为——


有些钱,即便花了,也买不来安心;

有些证,即便拿了,也无法激励孩子学习,反而可能让孩子早早学会了走捷径。



发布于 2024-04-10 11:5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