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雪上加霜又加冰,也可以把今年作为调整“鸡娃”方向的元年。 客观讲,很对情况下是把“鸡娃”群体妖魔化了,借以网络的传播,已经明显扭曲,舆论就是舆论,你很难说清它代表的究竟是哪部分群体的“民意”,但总会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和支持。 躺平&努力学习都不可耻,这是自由的选择,只不过想要躺赢,这就难办了……
个人认为,多元化才是理想的教育,现状是卷的动的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之一,但谁累谁知道。卷不动的希望成为既得利益者之一,如果仅仅是在学习这条道儿上,没戏。 前阵子提出过“特色高中”,这是一个方向,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都可以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向,给有这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选择。
这有个悖论,如果对这些学校又关注升学率和出口,那么就又背离了多元化这个初衷。 鸡娃的尽头是就业,养家糊口是第一步,在70后、85前这批人,依靠时代红利和个人努力,上名牌大学然后到大城市找好工作这条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这条路现在看来,大概率不太行的通了。
物以稀为贵,大学扩招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积压,而社会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就业难、考研热,现在发现研究生就业也很卷…… 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学历也是,当学历成为了脱不掉的长衫,学历就成为了成长的枷锁。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5年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在校园里犯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普遍都还能被接受,反观在社会上,犯错了只有自己买单,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义务帮你。
我不是太认可培养“综合能力”,因为这话太对了,对的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但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找到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不少孩子缺少自信,缺少抗压能力,那是他的问题吗?那是天天让他做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没自信来源,再加上相对封闭的环境,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越是浮躁的时候,越得慢下来,观察观察身边的环境,看看路上的行人,看看花鸟鱼虫,感受自己的感受,试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自2011年进入这个行业,2016年开始做自媒体,回望众多孩子的历程,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充满各种不确定,我们的目的不是成为“完人”,上下五千年也没出几个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