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华杯赛攻略,满满干货,你想要的都在这儿!丨不凡杯赛
导语: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是为了纪念我国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于1986年始创的全国性大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华杯赛堪称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难度最高的比赛。

什么是华杯赛?
01
为什么考华杯赛?
今年是华杯赛的第23届,历经23年,它已经不单是北京的考试,早已上升为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华杯赛决赛的舞台上,大家将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天赋较高的同学们同场竞技,所以华杯赛相对于其它联赛如希望杯、迎春杯、K6联赛等来说,含金量更高,更受到中小学名校的认可,尤其是在我们洛阳,一外、二外、地调等名校会提前在华杯赛获奖者中择优选拔。

02
华杯赛流程
相对于其它竞赛,华杯赛流程更简单一些,分为初赛,决赛,总决赛。因为今年18年是偶数年,最后会在两岸三地大陆和港澳台进行国际精英赛。
而我们洛阳小升初的选拔,主要以决赛的成绩为准,所以在决赛中拿奖,则成为参赛同学们的最主要目标了。
在初赛进行前一周,华杯赛官方网站会公布一道题,称为公开题,公开题在初赛考试中一定会出现,题干也完全相同,供考生们先睹为快。
03
初赛
12月9日,迎春杯后一周进行。
与迎春杯不同的是,华杯赛三四年级统一称为中年级组,五六年级统一称为高年级组,两组分别考试。
考试试卷一共10道题,每道题目10分,前6道题是选择题,后4道填空题。不论是选择也好还是填空也好,都是按结果给分,只要做对了题目分数就拿到了。
考试共60分钟,考试时间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充裕,平均一道题6分钟,再加上10道题中有一道是公开题,如果这道题同学们已经掌握的话,那相当于只有9道题,60分钟考试时间,而初赛进到决赛的比例是35%,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够进入到3月份的决赛当中。
那究竟什么样的水平能够进入决赛呢?从往年情况来看,一般是40~50分左右能够进入决赛,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试中要做对 4~5道题基本能够通过初赛进到决赛。
04
决赛
之前决赛只有高年级组,12年开始,中年级也加入进来。14道题,满分150分。
14道题划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填空题,8道题80分;第二部分简答题,要求不能光填空,必须写出简要过程,4道题40分;还剩下两道题,叫做解答题,必须一步一步写出思考过程,每道题目15分。
华杯赛规定:获决赛个人一、二、三等奖比例为本市参加决赛人数的36%。其中:一等奖为参加决赛人数的6%,二等奖为参加决赛人数的12%,三等奖为参加决赛人数的18%。
tips:
我们可以看到,决赛和初赛题型变化很大,初赛是选择题+填空题,而决赛变成了填空题+简答题+解答题,其实是把同学们主观的思考过程更多的呈现出来,题目不能再蒙或者凑数。即使结果不对的话,只要思考过程正确也会有一定的过程分,所以不管是平时学习还是备考期间,尤其是高年级同学要往这方面培养下。
华杯赛考试是不分年级的,也就是五六年级是同场进行,三四年级也一样。所以不会看同学们是哪个年级去评奖,而是统一评奖。所以同学们会发现,考试同一份试卷,4年级和6年级会更有优势一点,毕竟多学了一年,而3年级和5年级同学更多的是做一个了解和尝试,看看华杯赛考到什么程度,我的程度是怎样的,还欠缺哪些知识,这样在后续一年的学习中着重把欠缺的知识多补一补提高一下,这样才可以在升入4年级或6年级后拿奖几率更大。
05
精英赛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个人笔试,根据个人笔试成绩取得团体名次,然后进行团体考试,最后进行加分和减分。不管是偶数年精英赛也好,还是奇数年的金杯,都代表着小学数学学习最高的荣誉,不管是哪个年龄段,数学学得非常好的同学们的同场竞技,所以如果真的是获得这个奖项的话,代表着你在相应年级段已经具备全国相当高的水平。
华杯赛考什么?
01
初赛考点分析

图中列出了涵盖小学数学六年知识点七大模块,分别为计算,几何,应用题,行程,计数,组合,数论。
不同年龄段涉及的知识点是不同的,但整个来说是以进阶的方式进行。同学们根据模块复习,看看自己哪个模块哪个知识点不太牢固,复习会更缜密。

小学中年级组

小学高年级组
02
分析备考方向

以近两年考点分布为例,分析备考方向,先看中年级,17年考的很均衡,每个知识模块都有考到,再看16年,我们会发现华杯赛是个很强调数论的比赛,甚至整个试卷一半左右的题目的会考到。虽然在17年几何和应用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但在决赛中数论依然会占到它应有的比重。
除了数论,还有几何也应该注意下。几何的题量是降不下来的,2道题已经是底线。所以在中年级准备上,备考重点一个是数论,一个是几何。所以建议大家把这两个模块当时的作业,小测等题目拿出来再看看还有哪些漏洞。

再来看高年级近两年题目考点分布。16年考点也是挺均衡的,各个考点都有考到,17年7大模块只剩下4大模块。所以凸显了计算,数论,几何,应用题这四个重点,其中数论依然是重中之重。
从近两年的试题分布可以看出,华杯赛初赛和决赛的考察重点基本都在数论、几何、组合三个模块,占据总分值的70%左右。
通常压轴题会在数论或者组合杂题中出,当然这几个模块也不会都是难题,华杯赛对于试题难度的划分非常明确,对基础题、中等题、高难度题整体比例有严格的规定。初赛中基础题、中等题、高难度题整体比例为4:4:2;决赛中三类题型的整体比重为4:6:4。
基础题、中档题比重超三分之二!如果能将基础题和中档题全部做对,或者大部分做对,在华杯赛中得奖是绝对没问题的。如果想拿一等奖,那对于数论和组合杂题这两个模块应该着重下功夫学习研究。
分析过后,我们再看一下最近五年来各模块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近五届初赛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初赛中,各模块所占的比例大致上处于稳定的状态,只有数论部分在持续的增多,这也反应出数论部分越来越受到出题人的青睐。所以在后面的备考中一定要抓住重点,知己知彼。
通过对近五届决赛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决赛中,计算、应用题、行程三个模块的变化不大,计数模块略有增多,而几何模块却在持续增多的状态,反而组合杂题模块越来越少,一直处于大头的数论模块略有增多的趋势。总的来说,依然是数论、几何、组合杂题三个模块所占比重最大,而且对于几何和数论的考察有增多的趋势。
03
考情具体分析

计算模块历年考情
右边例题为16年初赛第1题,大数计算。数太大,算肯定是不现实,那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不知道方法,我们可以试试9×9,99×99,观察下0的数量和9有什么关系。当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点掌握不太好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尝试下。可能当你写出9,99,999时大概就能判断出答案了。
这种方式什么时候用的比较多呢?就是和年份相结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但凡出现和年份结合的时候,因为数量非常多,没办法真的算出来,所以通过从小到大找规律的方法试一试,这是很实用的一种方法。

数论模块历年考情
右边例题为16年公开题。这个题考的可能是11或13的整除特征。很明显是差系。但要注意的是要求是三位数。我们会发现这个不好办,因为我们是从末尾三位数三位一个,另外一个点差系有一个数很重要,1001=7×11×13。所以我们知道1001即是7的倍数,又是11的倍数,又是13的倍数。想找最大的7位数当然希望高位尽可能的大,最大又最接近999的话,那用1001-11=990或者1001-13=988,所以前三位要么是990,要么是988,四个选项看下发现只有B可能是对的,那我们代入验证后发现答案就是它。所以你会发现,选择题好做的原因就是答案可以根据题目条件代入验证。
数论考点很多,一定要好好回顾。高年级相对好一些,数论学的比较久。低年级尤其要注意一下。

几何题模块历年考情
几何题小学阶段更多的考查的是面积,而右边例题考察的是边长的平方。延伸思考下,平方和什么有关系呢?勾股定理,那么解题思路很容易就出来了。

应用题模块历年考情
中年级考核会非常多,填空题不见得非常难,我们要好好想想题目对应的是哪个知识点,用以前学过的哪个方法来解。

行程题模块历年考情
行程问题是公认的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行程在华杯赛中考的频次不算特别高。这个题是很直接的比例行程问题。先求甲乙速度比,找到不变量,根据不变量解决问题。

组合模块历年考情
组合题如果出现的话,难度应该偏大一点。右侧例题从“总能”我们可以看出这道题考的是最不利原则。可以先看看数字和为1的情况,数字和为2的情况,再想想数字和最大的情况呢?最不利原则一定是先找到符合情况的最大值,在加上一个,一定就是能够实现最终目标的答案。

计数模块历年考情
例题很明显是加乘的问题。1-8数字和是36,1-7的数字和是28,说明8两边分别是14,先把8两边的数分成两组,分好组后会发现共有4种不同分法,再根据左右两边可以交换,得到8种分法。左边三个右边四个或者左边四个右边三个都可以排列,得到最终结果。
解题技巧来啦!
01
解题3步走
读懂题 ➜ 会做题 ➜ 算对题
❶ 先要读懂题,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❷ 能把题目读懂后,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
❸ 不但会做还能算对,像上面计算例题,数字很大但依然能保证算对。
不管是平时数学学习,还是备战杯赛期间,这是需要同学们尽量努力提升的3个部分。
02
做题顺序
公开题 ➜ 得分题 ➜ 用方法的题
❶ 先做公开题,带着答案去做的。既然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题目了,就一定要尽力把题目搞懂弄清楚白送的分数一定要拿到。公开题很快解决后,你会给自己建立起信心,我接下来的时间大概做对4~5道题就能很稳妥的保证进入决赛。
❷ 再做的分题,也就是看上去就很熟悉的认真想一下能够答出来的题目。
华杯赛初赛难度设置其实不高。10道题分为三档,简单题,中等题,难题,比例是4:4:2,4道简单题,4道中等题,2道难题。也就是说,除了公开题外,还有3~4道简单题是一定可以拿到分的。
所以考场上,先找到这几道简单题,看看属于哪个知识模块,好好思考解决一下。
❸ 如果时间充足,前面的两步完成较好,中档题也是可以尝试冲一下的,能够用很多方法去尝试,比如方程法,大胆推测法等。比如几何题用量,选择题答案带回题目中验证。这就是为什么说选择题更好做呢?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给的答案中一定有一个是对的,那你就可以往题里代。
根据自身选择目标
01
实际数学水平
在竞赛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数学水平,可以定3种不同的目标:
1、如果平时数学学习一般,那只要参加了竞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感受竞赛的气氛,通过接触那些有挑战性的试题,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激发了钻研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
2、如果平时数学学习比较好,通过初试,能够进入决赛就达到目标,主要是通过竞赛看看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还有什么不足。
3、数学水平较好的同学,目标就是争取夺得奖牌,通过竞赛主要是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
02
不同年级
不同年级,对比赛的期望也有所不同。
★ 对于5年级,主要是锻炼自己心理状态,能够不畏惧,敢于应考,为以后参加其他考试炼胆量、炼能力;
★ 对于6年级,初次参赛的应该是锻炼自己为主,第二次参赛的同学目标就要稍微高一些;只要在赛前给自己设定了预定的目标,考试时就不会紧张,更不会出现由于心理不稳定发挥失常。
二十二年来,华罗庚金杯赛不忘初心,秉持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学习和弘扬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思想、刻苦学习的品质、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普及数学科学的宗旨。
让我们一起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勇攀科学高峰吧!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