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杯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
-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35 浏览

自从前两年杯赛被禁,被改良成“研学营”的华杯因含金量高,且设于省内易于参与,一直是大热。可能主办方也看准了需求量,从最初一年一次的深圳冬令营,扩张到今年冬夏两营,深圳、南宁和珠海三地,传说接下来还会有“一日研学营”。看这形势,想参加比赛也是随时随地的事儿。且根据去年的经验,无论你是哪一种“营”拿奖,证书的含金量都是杠杠的。
比赛扩容,意味着参赛门槛降低,得奖人数增多,我依然建议小白家长冷静!华杯赛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华杯研学营的含金量:仅次于小数联,是目前神学院、豪门、一线学校最看重的杯子。
华杯冬/夏令营的得奖率:冬夏两营的得奖率高达90%,几乎只要不是0分,都能获得三等奖证书。
华杯的难度:如果以学家的班型作为衡量标准,它更适合尖班优秀水平以上的娃去参与。往年一、二等奖都集中在创集娃手里,尖班里的优秀生经过赛前培训冲一冲,还能以接近二等的水平获得三等奖。再往下的班型,就真心只能做分母了。
华杯营的日程:全程耗时5天,其中2-3天为全天上课和考试,有可能只考一轮,有可能考两轮。对孩子来说学习强度是很大的。
在此情况下,建议家长衡量一下自家娃的水平是否适合去参加比赛。如果水平接近了,第一次作为体验,拿个优质三等奖,对娃来说是鼓励,继续努力争取下回更好;如果水平还比较基础又硬被逼着去参营的话,结果只会深受打击,还掏空家长的钱包(赛培+参营+大人陪读需近万元)。对于数学水平还不算太亮眼,又想体验竞赛的娃来说,可能美国大联盟、YMO之类的会更合适一些,只消花半天做份卷子就好啊,题目也不会太难。
如果决定参赛,就选个合适的赛培机构增强实力吧。请不要迷恋名师名机构,他们更适合头部娃。
几乎所有机构都将名额和班次捆绑(因为报名是不赚钱的,只能靠组班),所以报班是不可忽略的一步(水平高且参与过多次的娃请飘过,一边刷题去)。悦教育、卓越、晓培优、沃伦、托普、启航、新东方......这些都是有名额的机构。有兴趣的家长都可以抓紧了解一下。至于哪几家机构比较强,可以看这里 《从神学院名单看校外机构哪家强》
接下来要划重点:报班最重要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构,而不能盲目冲着“最强”,否则就是浪费时间金钱又没效果。
举个栗子,Y教育的数学是相当厉害的,老师背景足够亮眼,集齐了城中水平最高的创集娃,所教内容的难度甚至高于学家。好多普通娃冲着机构的名气去报短期赛培班,结果就是被虐惨了,也无益于比赛。原因很简单,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数学水平也不是一期短期班就能提上去的。难题需要大量时间去琢磨,才能理解消化,短期冲刺班的时间短,题量大,普通孩子会难以适应,即使堂上听懂了,课后再给一道类似的题目,也未必做得出来。孩子听不懂,被逼着折腾,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小青蛙来说,理解力和自律性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在课后花时间去提醒和跟进孩子的作业,踏实按照预习——上课——巩固的方式去学习。非名师的课排得没这么满,教研任务没这么重,跟学生和家长交流的意愿更强,在随时响应学生答疑需求上,会相对及时好沟通很多。在水平最高的机构跟名师上课,你家孩子未必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哦~~~
再从比赛策略分析。其实无论杯赛还是常规的升学考试,中等难度的题目比例永远是最大的,高难度题目一般压轴,且总分值不高。一般老师们都会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保住中档题,力求全对,战略性放弃压轴题,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蹭点过程分就好了。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小青蛙来说,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挑战难题,扎扎实实地把中档题弄懂刷熟练,照样一、二等奖在望。带着这种策略去冲刺的话,找难度适中的机构会更合适哦~~例如卓越、晓培优、沃伦等,托普的培训在家长圈里的讨论度虽不高,但这两年他家的一、二等奖人数确实在上升,感觉越来越好了。
So,不疯狂、不盲目、不跟风,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