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叶圣陶杯十六届决赛(C卷)命题解析与决赛佳作选

>>第一题:
以“别着急”为题(或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析:
所有的好文章都来自于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与体验。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选准一个角度,真实地再现生活,就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
这个题目,我们主要的意图是用一句劝慰的话语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动的时刻,说这话的人是谁?对谁说?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说?而且如果是印象深刻的话语,一般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件本身特别重要、过程特别复杂,这句话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好的效果;一种是这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中经常被提到,展示了说话人的一贯的性格、情感。这样的两种情况下,文章都不难构思。
就这句话本身来说,也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除了日常的劝慰用语之外,我们还可以理解成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表现得过于急躁,急于发展,急于成功,急于成长,急于恋爱,急于享受,这样的急躁,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很多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事情出现。如果学生能对此作出阐释,当然也可以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
佳作欣赏
张桐语(河南省开封高中高二)
近来发觉你与往常有些不同了。小心翼翼地询问,你明显不愿多说。昨天,我接到你班主任的电话,匆匆赶到学校,看见你和一个男孩子并肩站着,目光躲闪而倔强。直到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了你变化的缘由。你不太敢看我,怕我生气。妈妈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心疼。
我明白,爱情是极富吸引力的,它意味着从此你将不再孤单,有一个人能与你共历风雨。可是这种吸引力,并不都能成为佳话。我不说:“你还小,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或者 “小小年纪不学好”,像无数的家长一样,斥责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我心里清楚,十七岁的你并不是幼稚的孩童,你已经能够独立地思考与判断。然而我还是担心,担心你的选择不够冷静慎重,担心你过早地承受不该有的伤害。
你曾说过你喜欢林徽因,觉得她是最有才气的女建筑学家,那你可曾听过这一段往事? 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的白月光。她十六岁时,年轻的徐志摩曾向她表达过爱慕之情,有人评论说,这场情事本就只与男方有关;也有人说,他二人曾两情相悦过。无论有没有动心,十六岁的林微因当时作出了怎样的回应呢?她说:“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投身于危险的旋涡中,迎来世人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和诽难。”她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聪明而冷静。
十七岁,路还长。你的阅历,还不足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时间、什么是对的人、什么是爱情。
乾隆是史载诗作最多的古人,什么小事都能写一首诗来记录,因此千百首诗作中,大多并无高妙的文采。可这其中有一百多首,篇篇动人,字字真情,那便是他写来悼念皇后的。皇后病逝后,乾隆的精神状况就不太稳定,几位朝臣也因为没有第一时间真诚哀悼而被削职。乾隆命人将皇后生病时的所乘之船运送过来,因船巨大而险些拆毁城墙。但凡遇到一点什么事 ,他必要向皇后的牌位讲述。七十多岁时他去祭奠皇后,说道,大家都说我会长命百岁,可是我不想活那么久,我想早点去见你好。我的女儿,这就是爱情。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生前与隋文席诞育十个儿女,帝后情深。死后隋文席亲自送葬,并建造盛大庙宇为其祈福。隋文席临终前,最后一个心愿是,与爱妻“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这就是爱情。
我的女儿,你还年轻,你有权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权力去勇敢追逐你的诗和远方,而不是过早地受到感情的束缚,体尝到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烦恼。你向往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可是你遇见的也许不叫爱。年轻的心冲动而急躁,小小的好感和喜欢一点就着,轰轰烈烈。亲爱的,那不叫爱。爱是温柔和包容,爱是习惯。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你们无需言语,便知晓彼此心中所想,他愿为你变得体贴温和,你愿为他变得内心柔软。那时的你,一定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平淡,却总有新鲜。
当你成为你最喜欢的自己时,才会遇见最好的人。在森林、沙漠、世界尽头的景中,在草原、海边、清晨大雾的胡同。
会有那么一天的,亲爱的,别着急。
(指导教师:李立新)
【点评】
这篇文章以一个母亲的口吻写给早恋的女儿。告诉女孩儿,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看待青春期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是冲动的喜欢,而是长久的“温柔和包容,是习惯”,告诉孩子,面对所谓的爱情,别着急。
看得出来,对于爱情,对于人生,作者有着超出一般中学生的认识,所以虽然选取了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来表述,也丝毫不显得造作,语气舒徐自如,张弛有度,既文采斐然,又恳切坦诚。即使在阅历丰富的成人之中,这样的作品也不可多得。更何况是在短短的两小时的考场之中。


>>第二题:
一般人都觉得,癖和痴都是性格上的毛病,可是明人张岱却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大致意思是:不能和没有任何癖好(毛病)的人交往,因为其没有深沉的感情;不能和没有半点傻气的人交往,因为其缺少纯真的气质。对此,你怎么看?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癖”或“痴”而显得有趣、“可交”的人?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解析: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直致力于一种对于中学生的写作乃至价值观、审美观产生一点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设计这个题目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注意发现、表现人物性格、行为中“有趣”的地方。很多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强调表现人物的个性,但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呢?为什么要写个性呢?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用张岱的这几句话来回答。所谓个性,其实常常表现为各种与道德价值无关的“毛病”——癖与痴。癖与痴本来都是构成生活之趣味和意义的基本元素,如《世说新语》中就记录了很多有各种怪癖与痴傻性格的人物(如喜好驴鸣的王粲,喜欢打铁的嵇康,口不言钱的王衍,写经换鹅的王羲之等等,而顾恺之的三绝除了书绝、画绝之外,就是痴绝。这些癖与痴,对于他们的道德品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却使他们的个性带有了别样的色彩与趣味,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冒着傻气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人,但这些如果不牵扯道德行为,也同样会使人物具有可爱的趣味。这个题目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描写人物身上独特的个性,描写个性,不一定为了什么高大深刻的主题,而只是为了表现一个鲜活的人。

佳作欣赏
何润琪(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
“痴”者,病下有知。无论是浸身乐海的唐玄宗还是游遍天涯的谢灵运,都拥着一片痴情,而都令人感到如此可爱与灵动,他们的人格被痴所简化,明丽而暗入人心。痴被他们赋予了一份深沉暗蕴的生活大智,一份单纯执着的富丽情思。
当米芾向皇帝索要砚台时,我看到了痴。
宋徽宗召米芾入宫挥洒笔墨,热忱书法的米芾怎能抗拒这送到嘴边的大好时机!他以他特有的“洁癖”手法整理衣冠,入朝施展才华。一笔挥就,龙飞凤跃,一幅摄人心魄的字墨令皇帝大为叹赞叹。而这位“砚痴”的小心脏早不在他书就的佳作之上,他的双眸已经被徽宗皇帝的砚台勾得死死的,一向好洁的米先生一把揽过未干的砚台,抱在怀里,然后嘻皮笑脸地说:“皇帝陛下,这砚臣已用过,再给您用恐有不宜,这砚赐给我吧!”徽宗心软,而米芾心欢,傻笑着揣着砚着脏衣欣然回家。好一个“砚痴”痴于文房之宝,更痴于书画创作。我不禁问:“是他那真挚而坦城的纯真气息托着他、护着他在国家纷乱之时汪洋恣意地洒墨纸上,留彩万代吗?”我想是的,因为我确信他的“痴”中的执着与热爱,笃定和达观。痴如是,胡不为?
当谢灵运游走于山河之间时,我看到了“痴”。
每每想到谢灵运,便会想追随他的脚步走遍万里河山。层峦耸翠,青葱繁绿的山野间,一条泥泞的小路,从远方初晨的淡渺薄雾中流淌而来,在谢公足下一寸一寸向他的痴梦之中的圣地延去,承着缤纷落英和遗世足履之声。谢公迷上了这样的静,这样纯粹的美,他把鞋履脱下,去掉履上前齿,以攀高峰、睹一片蓝天之下的绿海;他凿掉后齿,以缓缓悠悠投入谷的怀抱,捕捉明亮的水声,聆听鹏鸟的壮志与淡石的寒心。坏鞋以极游娱乐,可见其痴心痴中有智,智中怀趣,让后人所欣赏与乐道。
米老、谢公以其痴中之志,与痴中之智,让人开怀之余不禁悟出生活之妙理,而与人之痴,却是如此让人肃然起敬,泪目动心。
“种子的守护者”钟扬——一个默然独行的旅人与志士,一直不被世人所熟知,直到一场始料难及的车祸残忍地夺走他的生命。在他的遗物之中,他的“痴狂”在奉献与记录之中淋漓尽致。三十多万字的书稿,千百种书籍的编写,一生在西藏的跋涉奔波,全是他单一的“痴”的写照。为了仅存西藏的一类松树的记录和采集,他的足迹遍及藏南。患有心脏病的他,一幅沉红的热面,一双粗砺有力的手领着团队,历时数年,终成正果。爱植物,爱其种子,爱着环境的未来,他把热爱经行动一变,投身事业,无问成颓的痴迷。他的痴,带着一抔西藏沙士的质朴,带着一星种粒的本真,更带着一份富有责任、富有情怀的情思。是痴者,家国天下情思也。
你看,不消说古圣今贤,一心如痴者数不胜数,表面的愚与傻,竟在他们身上彰示出大智,大情与大志,吾爱痴人,此故也。
而在我文字流动的刹那,我跳回到了现实,独身一人,在灰暗的玻璃窗前,观着众生。“世界已被精明充斥!”我脑中轰鸣,“世界已被精明充斥!”我看着人们广涉爱好,只为观众的掌声;我看着人们漂浮在杂乱的文字上,他们的心原上指南针己找不到方向;我看着人们愈发聪明,泛而不专的气息令我掩鼻。我问:“痴心难在,何往?”我沉思凝息而答:“唯专已之心,不畏人言,立大志,怀大智,广喻大情,痴心乃成。”是的,现实更让我坚信。最可爱可敬的莫非痴人,最珍贵、最明彻透明的莫非痴心。
“痴”,怎是表面的“病症”?乃是内里的“良知”,不拘于形,不改其心,痴人痴事,痴心痴骨,更向我神往心驰!
【点评】
这篇文章可分三个层次,一层叙述古代的“痴人”,二层介绍今人之“痴”,三层表达作者的思考。古人之“痴”表现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今人之“痴”展现了当代学人投身科学的忘我奉献,而作者的思考则将这些令人仰慕的“痴人”与社会流俗追求一己之实利的“精明”进行比对,意趣取舍,昭然若揭。
在写法上有两点特别值得学习:一个是,即便简短的引述也能注意到细节的呈现,而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极具画面感;另一个是议论的方法比较灵活,运用自我会话的方式表达两种观念的冲撞,既有感情,又不矫饰。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中,写出这样构思精巧、语言准确、立意深刻的文章,令人叹服。


② 知名机构人大附早早培(zzp)学前集训队-数学/神测和动手
① 华杯赛/华数之星真题试卷-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② 迎春杯/青少年创新能力测试-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③ 希望杯/希望数学-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④ YMO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⑦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⑧ 鹏程杯-解析版 附详细解题过程
①《人大附中早培海选必刷》《八中海选训练与解析》电子版教材
② 八少八素、人大附早培神测千题(上 下册)
③ 人大附、八中海选神测万题练习册及答案解析.pdf
④ 八少八素试题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试题分享+神测复习资料
② 朗思 iESOL 备考资料
北京高中:
①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机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听力原文、音频
添加 家长论坛微信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