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小升初择校必看:十一学校24班、33班差异、分班考等核心问题,一篇讲透!

作为北京家长圈关注度极高的学校,十一学校的学制设置、分班规则、适应要求等,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为帮家长们避免信息碎片化,在京家长帮结合真实反馈,整理出高频问题的解答,助力大家理性了解学校、为孩子选对成长路径。
很多家长纠结24班和33班该怎么选,其实两者的核心区别集中在3个维度,看完就能清晰判断:
24班是2年初中+4年高中的直升模式,学生需正常参加中考,但升学不看中考成绩;
33班是常规3年初中,升学完全以中考分数为唯一依据,和多数公立初中的升学逻辑一致。
24班从初三开始就会提前学习高中课程,比如数学、物理等科目会跳过部分初中重复内容,直接衔接高中核心知识点,进度比33班快1-2个学期;
33班则严格按照初中教学大纲推进,无提前学高中内容的安排。
24班更适合学习能力强、能适应快节奏的孩子;
33班适合希望按常规节奏打基础,或更擅长应对中考应试的孩子。
分班考是进入24班的关键,但很多家长不清楚哪些孩子能参加该怎么准备,具体规则如下:
仅十一学校本校(本部)和北校区的新初一学生有资格参加,十一晋元、十一龙樾、十一一分校等集团校学生不参与,集团校有独立的分班或分层规则。
参考某届数据,当年参与分班考的新初一学生约1000人,最终入选24班的共240余人,整体录取比例约1:4,竞争相对激烈。
出题人是初中老师,意味着出题的方向、难度、题型都会偏向初中,核心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底子,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深度、数学的奥数思维能力、英语的词汇量与语法运用。最好提前做做往年分班考真题,帮助孩子熟悉往届出题思路。
不少家长担心不是三好学生就进不了好班,但实际情况是三好不是入学或分班的必须条件。学校确实会关注三好学生,因为这类孩子大多在学习习惯、综合能力上表现更突出,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走班制和自主管理模式。
但我们也了解到,每届都有非三好学生进入24班或33班的优质小组,关键看孩子的核心能力——比如是否能自主规划时间、是否有稳定的学习状态,而非单纯看三好这个头衔。
走班制、自主选课、大量自习课,让很多家长觉得十一学校只适合自律娃,但其实不用过度焦虑。
走班制下,每个孩子的课表都不一样,比如A同学下午有选修课,B同学是自习课,需要孩子自己规划时间;加上学校有各类社团活动、实践课,如果孩子完全没有自主意识,确实容易掉队。
但学校的自主是有规则的自主,比如自习课不能随意讲话、选修课不能无故缺课,如果违反规则会有相应处罚;对于自律性暂不足的孩子,家长前期多花些心思:比如帮孩子制定每日学习计划、每周和班主任沟通一次孩子的课堂状态、提醒孩子整理走班课的笔记,慢慢就能帮孩子养成自律习惯。
确实多。据学生反馈,多数小长假基本都在写作业中度过,日常晚上10点后完成作业也很常见,比33班的作业量至少多1/3。
24班的教学进度快、难度大。比如数学,33班初一学完初一上册内容时,24班可能已经学到初二下册,而且题目会增加拓展内容,不是单纯考课本知识点。
有,看三次关键考试成绩:初一第二学期期末、初二第一学期期中、初二第一学期期末,学校会综合这三次成绩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学生进行调整。
不过调整人数很少。近两年每年从24班调整到33班的学生约10多人,占24班总人数的5%左右,不是大规模淘汰。
学校态度也是不希望孩子离开。对成绩排名靠的学生,老师会单独找谈话、安排课后辅导、甚至和家长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尽全力帮孩子提升成绩;只有实在跟不上、且孩子自身也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调整到33班。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