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升初:除了 "三公",这4类学校也能进名校!!

01 上海小升初的七大升学路径
01
三公学校:备受瞩目的热门选择
“三公学校”是上海小升初的重要升学路径之一,指的是三所公办提前招生的学校——上实、上外附中、上外浦外。
这“三公学校”面向全市招生,招录时间早于公办对口和民办摇号,且不影响前两者的招生名额。其考核方式包括笔面试,如果有小托福850+、AMC8前1%的成绩,会更具优势。
02
公办实验室/理科班:优质教育资源的补充
除了“三公学校”,上海市不少公办学校还开设了小升初特色班,整体配置高于普通班。这些特色班在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管理方式、学生成绩等方面都优于普通班级。
如果想要进入这些班级,通常需要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后再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否录取。例如,市北理、上汇实验、上实数学/信奥班等都是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特色班。
03
对口公办学校:稳定的基础选择
对口公办学校是由区政府进行统筹排序的,本质上还是看户口和居住情况,分为户籍对口、学籍对口、电脑派位(摇号)。
上海各区公办学校统筹排序情况如下:
黄浦、杨浦、虹口为学籍对口;徐汇、静安、普陀为学籍对口+电脑派位;
浦东、闵行、宝山、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崇明为地段对口;
嘉定为地段对口+学籍对口+电脑派位。
统筹优先级排序为:
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优先安排;
再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
本市集体户籍适龄儿童参照居住地登记入学办法实行;本市户籍居住廉租房的适龄儿童在廉租房所在地登记入学。
04
一贯制直升初中:便捷但需谨慎选择
一贯制直升初中虽然可以免去部分择校的麻烦,但并非高枕无忧。一方面,直升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孩子需要提前准备,提升学术竞争力;
另一方面,各直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与教学水平各有不同,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学习能力及家庭条件等因素,为孩子选出最合适的学校。
05
部分特殊公办摇号:有限的优质机会
在择校过程中,一些家长会面临选择公办还是民办的纠结,担心民办摇号率太低。实际上,有一些公办学校也需要摇号。例如,徐汇、长宁、静安等区的教育资源紧张,公办学校需要摇号。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校,如上中东校,只面向浦东区域的学生开放,其他就读意愿区的同学无法报名;
上实东滩除了招收崇明本地生源外,对宝山、静安、杨浦、虹口和浦东也开放了少量摇号名额;
上汇实验则是走民办报名流程的公办学校,学生需要在公办和民办之间二选一。
06
民办摇号:热门学校的竞争之路
民办学校招生实行分类计划、报名、摇号及录取。那些备受追捧的热门民办学校,摇号中签概率普遍不高。
民办初中的报名流程大致为:报名登录——志愿填报——确认提交——报名成功。
,填志愿有2个,一个是正式志愿,一个是调剂志愿。如果您的孩子对热门民办学校感兴趣,建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中签概率。
07
走国际路线:为未来出国铺路
如果家长打算让孩子未来出国,小升初时转入双语学校是个不错的选择。孩子可以提前适应双语环境,提升英语水平,为衔接国际课程做好准备。
像星河湾、WLSA等部分国际学校设有直升名额,这也是升学的便捷途径之一。
上海小升初的准备要点
身份准备:满足就读条件
在上海就读初中,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拥有上海户籍(沪籍);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或者《居住登记凭证》,学生父母任一方需要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参加社保满6个月,或者连续3年办好灵活就业登记。
外地学生需要注意,只能在居住证登记的区域内学校就读。
学术准备: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上海“三公学校”招生为例,虽然“三公学校”有自己的招生偏好,比如上外附中更看重数学能力,浦外更关注英语水平,但归根结底,考察的重点主要是数学与英语学术基础。
因此,孩子在小升初阶段,需要在数学和英语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小升初对学术能力的要求
英语能力:小托福成绩的重要性
在小升初阶段,英语能力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小托福成绩上。
无论是“三公学校”还是国际学校的升学,都需要提供小托福成绩来增强竞争力。
例如,包玉刚和星河湾初中部要求5升6、6升7的学生提供850+的小托福成绩,甚至托福;上中、协和等国际学校,也需要学生证明自己有750+的同等英文能力。

数学能力:AMC8竞赛的助力
目前国内低龄段最具含金量的数学竞赛就是AMC8。在小升初择校时,很多特殊学校会有AMC8竞赛成绩要求,比如上海“三公学校”、北京六小强学校、苏州伟长班等。
不少国际学校的入学考题也会采用AMC8原题或据此改编变形。对于体制内的学生来说,AMC8涉及到初中知识点,尽早学习,以考促学,以赛代练,有助于更好地小升初衔接,提升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