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中考志愿填报在即,不同考生身份如何填报?务必提前搞清楚

中考志愿填报第一步,
先搞清楚:“我是谁”?
在中考志愿填报中,考生以户籍、学籍等因素被分为不同类别考生。如:户籍生、随迁子女(非户籍生)、外区生等。不同考生类别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报考范围。同一个考生,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考生类别,对应了不同的报考范围。
例如:考生可以以“户籍生”身份,填报学籍或户籍所在区的区属高中,同时也可以以“外区生”身份填报非学籍或户籍所在区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但也会因为不同考生类别,在一些招生批次里就有选择学校的限制。
例如:在名额分配批次中,户籍生只能填户籍或学籍所在区的高中,而无法填报非户籍或学籍所在区的高中。因此,在填报志愿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是什么考生类别和报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中考志愿填报中,有哪些常见的考生类别?对应的填报范围是哪些呢?你属于哪个类别呢?
户籍生是指有广州市户籍和广州市初中学籍的学生。户籍生的报考范围包括:
1.省、市属普通高中;
2.区属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
3.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
4.学籍或户籍所在区的其他公办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招生计划除外,下同);
5.在广州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6.中职学校。
也就是说,户籍生在投档录取的四个批次中,除了第一批次的“公办高中港澳子弟班”不是户籍生的报考范围外,其他招生类型都可以按需填报。
值得注意的是,户籍生在填报第三批次时,要注意自己是以“户籍生”还是“外区生”填报目标学校。如果填报的是学籍所在区(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下同)学校,则是“户籍生”,如果填报的学校是非学籍所在区,则是以“外区生”填报。在填报第三批次6个志愿时,本区学校和外区学校都可以填报,没有先后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
此外,学校对户籍生和外区生有不同招生比例,投档录取时,户籍生和外区生最低投档录取分数也会不同。在参考目标学校往年第三批次投档录取最低分数时,在没有成为“跨区生”的情况下,填报学籍所在区学校是参考“户籍生”分数,而填报非学籍所在区则参考“外区生”分数,一定要看清楚。
要注意的是,办理了“跨区生”的考生,则是填报户籍所在区是参考“户籍生”分数,填报非户籍所在区学校是参考“外区生”分数。
随迁子女(非户籍生)根据考生不同条件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本市学籍,且符合政策性照顾学生条件(具体条件内容可参考《报考指南》)的考生。这类考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区具有该区户籍和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相同。港澳台居民考生可报考招收港澳子弟班的学校。
第二种是有广州市三年完整学籍,且符合公办普通高中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非户籍生)。这一类别考生的报考范围是:
1.省、市属普通高中;
2.学籍所在区的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
3.在我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4.中职学校;
5.港澳台居民考生可报考招收港澳子弟班的学校。
第三种是有本市学籍但不符合公办普通高中报考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生。这种类型的随迁子女可以报考在广州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职学校。港澳台居民考生可报考招收港澳子弟班的学校。
此外,港澳台居民考生可报考招收港澳子弟班的学校之外,还可以以非户籍生类别填报其他没有招收港澳子弟班的学校。
全市户籍生均可报考升学区以外的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即“外区生”。投档录取时,本区户籍生和外区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外区最大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录外区生。
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区属普通高中,可将不超过15%(部分学校经批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招生,具体比例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档时,本区与外区考生同时投档。当外区考生投档数已达到面向外区招生最大计划数时,就不再投外区考生。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计划均面向本区招生,所以不安排外区招生计划。
那么,什么情况下以“外区生”身份填报外区有外区生招生计划的高中更有优势呢?
以2024年某考生为例,该考生户籍和学籍都在增城区,中考成绩为700分。由于增城区的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普遍在第三和第四梯度线上,而该考生成绩在第二梯度线上。所以,该考生以外区生身份填报外区有外区生招生计划的高中,如广州中学(外区生最低投档录取分数为691)、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外区生最低投档录取分数为694),可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举一个例子。某越秀考生2024年中考分数为620分,在第四梯度线上。而老三区的全部高中都在第三梯度线上完成录取。如果该考生填报老三区的高中,均无法被录取。那么,如果他以“外区生”身份第一志愿填报天河区的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外区生投档录取最低分为619)、广州市白云区广州空港实验中学(外区生最低投档录取分数为611)等外区学校,就能被录取。
具有广州市学籍与户籍,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的即“跨区生”(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无需办理跨区)。跨区生的报考范围除名额分配批按学籍所在区报考外,其余批次均与其户籍所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要特别提醒的是,考生在考虑是否办理“跨区”时,应结合自己报考的目标学校情况。一般情况下,如果目标学校是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区,则成为“跨区生”优势较大。
以2024年某考生为例,该考生学籍在越秀区、户籍在黄埔区,且符合名额分配报考资格,选择户籍黄埔区报考即为跨区生,第三批次报考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可按本区生最低分数达到631分可录取;若未申请跨区,则按外区生计划最低分数达到702分方可录取。但该考生无论是否办理跨区,只能按其学籍所在区越秀区填报名额分配批志愿。
由此可见,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先弄清楚自己是哪些符合哪些考生类别、对应哪些报考范围尤其重要。考生和家长应该重点考虑,自己用什么考生类别来填报目标学校能有更大被录取机会,从而成功入读心仪学校。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考生类别,还有返穗生、往届生和经批准的港澳台或国外来穗升学生等。这些学生的报考范围可参考《报考指南》。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