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骗局:不做“冤大头”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 浏览




时间过得真快,小升初择校和志愿填报快开始了。2025年小升初家长群里每天都有新成员加入,大家都知道,小升初的“战斗”可不简单,新来的家长最喜欢听“老兵”们讲讲升学经验,毕竟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可是通过无数的曲折拼搏,血与泪换来的“真经”!

故事是这样的:在登记入学的时期,一位家长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开口说:“喂,您是孩子的家长吗?我看到您家孩子第一志愿报的是学校,如果您希望孩子被第一志愿录取,我这边有关系,只要给我钱,我可以帮您保证百分之百录取。”接着,骗子还提到:“孩子非常优秀,我可以少收一些钱。”

听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这简直就是诈骗。但请稍等,想象一下这位家长当时的情景:孩子成绩好,周围的同学都上岸了,可自己却连一张MD都没有收到,心里焦虑又无助。这时接到这样的电话,家长的心理防线早就处于崩溃边缘。因为焦虑,甚至相信这电话背后有“关系”存在。

这位家长在经过一番沉默和思考后,终于打电话给一位非常信任的老师。老师听完后果断表示这是骗局,并详细分析了骗子是如何利用家长焦虑情绪行骗的。

骗子套路分析:

1. 目标群体明确: 骗子专门盯上那些离目标校有些距离,但心存侥幸的家长。虽然成绩优异,但心里总觉得“也许还有一线希望”,这种家长最容易被骗子的“希望”打动。

2. 精准信息如果骗子知道孩子的第一志愿,很多家长就会联想:“他怎么知道的,肯定有后台。”这种“准确”的信息往往让家长产生信任。

3. 退钱承诺:骗子会谎称“如果录不上,钱可以退”。因为要求的金额往往不高,家长在焦虑和侥幸心理驱使下,可能会觉得“万一真的能录上呢?”

4. 录不上就消失:如果孩子最终被录取,骗子会说是他“通过关系”操作的结果。如果孩子没能录取,骗子便会消失,连个影子都不见了。

家长们,千万要保持冷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记住——好学校要咱孩子,那是凭孩子的实力,而不是通过花钱走“歪门邪道”。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接到这样的电话,不要犹豫,立刻报警。

填报志愿,不要让焦虑左右你的决定!

除了这些骗局,还有不少家长因为过度焦虑而“踩雷”。一位海淀的家长就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虽然没有被骗,但还是给其他家长提了个醒: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听从所谓“专家”或“老师”的建议,特别是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2024年,海淀区的小升初流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招生过程分为多个批次:登记入学、民办校、公办寄宿、十一学校综素、大派位……每个批次招收的学生质量差异很大,时间越靠后,录取的“牛娃”也就越少。

有些学校甚至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提前筛选优秀的孩子,然后通知家长开会,告诉他们“第一志愿必须填写我们的学校,否则后续的公办寄宿学校录取就不能保证了”。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因为焦虑,最终都照着学校的要求填写了志愿。但有时候,学校并没有明确承诺会录取,家长最终可能错失了更好的机会。

家长如何避免被“信息战”操控?

家长们要记住,不管学校怎么说,自己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特别是当学校通知要求填写第一志愿时,一定要确认学校是否承诺录取。如果学校只是模糊答复,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来填写志愿,而不是被“学校的话术”所左右。

在小升初这场“战斗”中,家长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能为孩子争取更多机会。而那些夸大其词的“专家”和“学校”言论,家长更要保持警惕,不被焦虑蒙蔽了自己的理智。

保持冷静,决不能被“焦虑”绑架

2025年小升初的家长们,你们要记住,升学并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战争,别让骗子和信息不对称的学校影响了你们的决定。保持冷静,独立思考,坚定自己的判断,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发布于 5 天前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