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北京史上最难小升初即将到来!上好中学或越来越难!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28 浏览








最近几年的北京小升初人数其实一直在增长,自然难度也是一年高过一年,受到80后生育高峰影响,接下来的2024小升初是个人数暴增的一年。

经历过今年幼升小的家长肯定也都还心有余悸,预计2027幼升小时,这个高峰才算真正过去。由此推算,从2024小升初开始,一直到2032小升初(2026幼升小的孩子),这近十年的小升初,会一直竞争异常激烈。

图片

其实别看每年小升初很热闹,但其实也就是海淀和西城的事儿,尤其海淀区,几乎是唯一一个看成绩招生的区,西城区则是从2021年开始,也开始有一些看成绩择校的机会,东城的择校机会基本等于没有(只有汇文从附近小学招几十个),朝阳几个好学校都是九年一贯制,个别能通过集团校点的,跟分母比起来占比非常少。

其实小升初在我们看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能算是孩子升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个人觉得重要程度排序是:中考>高考>小升初>幼升小

幼升小跟小升初的游戏规则差不多,要么看房子、要么看运气,换句话说,就是不看成绩,所以进个好小学、好初中,并不等于进了好高中、好大学。

很多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费劲把孩子弄进好初中,如果实力不够的话,其实也就是名校3年游,高中还是被踢出来,可能有人会反驳:好初中氛围好,能把自己孩子带动起来,这句话如果放在高中,可能比较适用,因为高中基本保证好学校都是好学生,而初中并不是,有的学校分实验班、有的学校分层,其实就是好学生一堆、差学生一堆,即使不分班、不分层,那每个班里也会成绩两极分化,而通常情况下,都是好学生跟好学生一堆儿,差学生跟差学生一堆儿哈,所谓的“人以群分”

而中考和高考的玩法类似,就是跟房子、运气、甚至拼die都几乎没啥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只看成绩,所以进了好高中,几乎就等于已经进了好大学了,等于说 中考是对幼升小和小升初的一次“拨乱反正”,或者叫重新洗牌,把幼升小、小升初的水分充分挤干净。

下图是前几年首师附中发过的一张“喜报”,列举了几年间,从其他初中考到首师附中高中,然后又被北清录取的学生,他们的毕业初中里,既有人大附中、十一学校这种六小强初中,也有育英中学、北外附校这种海淀中等偏下的初中,看他们的中考排名,都是通过裸分统招进的首师附中。

图片

这个喜报其实揭露了3个事实

1、中考非常公平,什么名次就是去什么高中,跟在什么初中关系不大。

在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初中,中考分数不够,也升不了本校高中,“只能”去首师附中。

首师附中高中,大概要求区排名1500-3000名之间,每年都有波动。毕竟分数线只是录取的最后一名的分数,在一些较差的初中,只要中考区排名高,一样能去首师附中这种六小强高中。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排前1000名,能去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的孩子,但可能是首师附中承诺了实验班,或者离家近,才把首师附中放在了第一志愿。

2、即使在一些较差的初中,也不用担心学习内容有什么欠缺

比如有人总说“差初中老师不会拔高,好初中老师会把初高中知识融会贯通”,这点不能说没有,但几乎只存在于六小强初中实验班里,对于大多数人压根不用为了这个理由,非要进六小强初中不可。

再说这些知识,并不是赶不上的,不会对考北清影响很多。

3、中考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高考成绩

毕竟这几年的中高考政策变化很大,中考之前都是包含了小四科,但高考并不要求全选。所以这次的新中考改革,其实也是为了更适应对接高考,也许今后这种中高考差别很大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另外,高考的3科选考都是赋分制,也就是不按卷面分数,而是按照单科排名进行赋分,所以也加大了这个变数,不过从2024高考开始,大多数大学理工科专业,从以前的只要求选考物理,变成了物理化学必须捆绑,所以可能出现变数的可能也会变小一些吧。






发布于 2024-03-20 19:4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