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海淀小升初的预测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3 浏览




2025已经开年,新一轮的小升初又快到了,今年的小升初会怎么样呢?老倪在这大胆预测一下。结合2024年升学情况,2025小升初不太乐观,对于想点招的家长来说,今年的情况可能比去年更难,去年还有借址办学,以及集团校影子学校,学籍分离的情况,今年开年政策直指人籍分离情况,那相对来说,点招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小了,今年更多的升学方式可能就是两轮派位,对口直升,九年一贯了。

一、2025年预测 

点招直接存在可能性极低:在政策高压下,公开或半公开的点招(如秘密考试、掐尖录取)基本消失会消失,去年部分小强分依据简历通知的“点摇”这样的方法可能还会存在,但是也要看孩子运气,这种没有保底的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点招 

替代性选拔可能隐性存在:部分学校或通过以下途径筛选生源,但风险较高且规模有限: 

密电或推荐:依托机构推荐优秀学生,但需家长主动争取且信息不透明。 

夏令营/学科营:以研学名义组织活动,暗中评估学生能力,但近年此类活动已大幅减少24年下半年-25年北京地区组织的奥赛参赛人数有限且没有门槛,杯赛可能不会成为学校参考的依据了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简历中的竞赛成绩、英语等级(如PET/FCE)、三好学生等荣誉隐性筛选,这种今年可能存在于几个民办校补录时用到,去年锦秋、海外都是先参考简历,再圈定,当然锦秋加了几场考试。

既然大部分都派位了,是不是就意味这小学阶段不用那么卷了,这里老倪还是建议适度鸡娃,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一个好的基础,把中考政策和小升初联系起来看,24年这半年各集团校先后组织了创新人才活动,初二还有1+3项目,而且1+3项目名额在增加,集团直升0.5+3,还有初三下学期一模后的活签机会,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好底子支撑,孩子最好在进入中学前能建立1-2门学科优势,这样进入中学后面对多学科,孩子有时间应对其他科目,也为入学后的分班或者各种项目的考试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应对建议

1.提前掌握政策动态

定期查看海淀区教委官网和海淀教育公众号,每年3-4月发布当年政策细则。   参与目标学校的校园开放日,了解最新招生倾向。 

2.合理规划升学路径

若走特长路径,优先选择与孩子兴趣匹配的项目,避免盲目堆砌证书。   

考虑校额到校政策(中考红利),关注一般初中校的潜力,未必挤热门校。

3.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海淀区可能试点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升学参考,包括社会实践、科学素养等。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科学实践,留存过程性记录(如视频、报告)。

4.关于奥数学习。


奥数杯赛已从明面通行证转为隐性参考项,其影响力取决于家庭目标校的筛选机制及个体对风险的评估,但各集团校创新项目偏重数理,建议有这方面志向的孩子,在能卷的动的前提下还是学一学,当然目前政策严控下,全面发展的策略更符合长期趋势

5. 备选方案与心理建设

制定多套志愿组合(如公办寄宿、民办校、派位),摇号前模拟填报策略。   

提前与孩子沟通可能的录取结果,减少升学焦虑。 

三、重点关注学校动态

集团校内部资源:如 人大 附中、十一学校、 清华 附中等教育集团,可能扩大内部直升或教师轮岗。 

新建校机会:海淀北部(如永丰、翠湖区域)的新建校可能提供更多学位,且硬件条件优越。 

特色校转型:部分传统校可能增设“ 人工智能 实验班”“科创班等特色班级,需关注招生简章。 

总结:2025年海淀区小升初传统点招模式基本消失,但不排除个别学校通过更隐蔽的方式筛选生源。家长应立足政策框架,以提升孩子综合实力为核心,避免陷入违规操作的陷阱。 



发布于 2025-02-11 14:4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