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弄明白了北京小升初的点招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上网并且搜索过育儿相关内容,你绝对会在小红书上遇到过点招的推送。但往往他们写DZ,不写“点招”。在这些暗语背后,是因为它不符合教育政策要阳光普照的核心思想。
于是,我加入微信群,和奥数老师助理聊,企图了解更多,目前为止大概理解到了以下这些。
欢迎其他更懂行的留言/私信,更正补充我的知识。
违规而又始终存在的游戏规则
首先,点招是不符合“人生而平等”,并应当享有平等教育资源这种理念的。但事实情况是,在“初中影响中考,中考影响高考,高考影响学历,学历影响人生成功率”的直白逻辑下,初中择校已然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在没有花钱买学区房,不能进入好初中、好小学的人身上,它是一次可以靠实力改命的起点。
暧昧不清的“艺名”
其次,点招在新闻上是屡屡被点名禁止的。它暧昧不清,它幽暗,它不明朗。你甚至不知道哪里去看到初中招生信息。即便有,它的表达也不叫”招生“,叫”拔尖人才发现培养“、叫”科技创新人才活动“报名。
掌握资源的隐形“机构”
深入交流中,机构时常提醒我,“请不要叫我机构”。双减之后,不存在机构。好的,不存在机构,存在“组织”。
之所以称之为隐形,因为他们不再有固定的学校场地,他们移到线上,他们单线发展,他们只给信得过、充了值的“学员”进一步信息。他们用信息差制造焦虑。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放在台面上讲。台面上讲的又和现实不一致。人人困惑,人人迷茫。
游戏规则与隐形人
初中招生的方式在理论上是”派位“、就近等阳光形式。但其实学校并不公开究竟多少学生是就近派位而来,多少是拔尖人才。毕竟,拔尖人才想要,而不可言说。
游戏规则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初中学校或公开、或通过隐形人向特定群体发布在线申请入学申请表的链接。
申请表上,需要在各个表格框内秀出自己的肌肉,而肌肉以“数学的奥数、英语的KET/PET、语文的作文竞赛、校内三好学生、其他高级考试的复试资格”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奥数在2022年开始就被列为违规赛事,公开报名渠道已经截止。怎么可能有证书?
KET/PET也没有公开报名,只能通过机构报名。一般人怎么可能有?
三好学生这么不确定性的东西,哪是说有就有?
万能的隐形人
隐形人说,他们可以为学员报名,并且英语数学都有门路。但要求,必须参加培训。毕竟培训钱多,报名费赚头小。
一般线上教课,一节课200-300。我想了下,如果按照一周一次数学英语,小学5、6年级去刷证书,不考虑物价和后期高年级涨价的情况,那么总成本在10万元左右。看上去确实比买房划算多了。
那就难怪各行各业的父母都抓。
结论
所以,目前看来,如果要获得招生考试资格,需要有证书。如果要被初中主动打电话邀请入学,也需要有证书。而所有的证书都只有通过隐形人这一条路。
学校想找愿意花钱、花时间、付出成本的家庭,一个想找可能的机会。真的是双向选择。
隐形人不再有物理门面,他们才是真的幕后大佬、隐藏在网络世界背后。他们只需要制造焦虑,就可以轻松收割。
至于,这些初中学校是否与机构共同受益?他们之间是否有不可言说的关系?看上去真是不言自明。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