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史上最难小升初来袭,难在哪?别让你的孩子掉队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79 浏览




小升初是每位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必须共同面对的一次升学挑战。告别小学,迎接初中,相对宽松的小学学习环境将转变为更为严格和系统的初中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业、心理、行为习惯上均要有所调整,以适应新的节奏和学习模式。


近几年北京小升初人数增加,但学位有限。对面临小升初的家长来说,做好小初衔接迫在眉睫,尽早了解,未雨绸缪,以免打个措手不及。


01

又涨!2025年

北京小升初人数达17W+

北京教育部《2023-2024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过17万名小学生参与小升初。人数又涨!2025堪称北京史上最难小升初。

图片


从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来看,不仅2025年北京小升初高达17万,2026年北京6年级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99911人……到2029年北京6年级在校生人数约235371人,会成为近10年小升初人数最多的一年……未来6年小升初难度无疑会逐年增加,越来越难。


人数骤增,但学位有限。对面临小升初的家长来说,做好小初衔接迫在眉睫。甚至对于4、5年级的家长来说,也要开始着手准备,尽早了解,未雨绸缪,以免打个措手不及。


02

小升初不规划 

高中想逆袭太难了

孩子与孩子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家长的规划,家长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和政策之间的“信息差”直接导致很多孩子走歪路,走错路。举个例子,高考的这项政策有多少家长知道?2024年,高考数学140分的考生,可破格被985大学录取。

强基计划:

2024年强基计划的最大亮点是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近10所高校校纷纷表示,2024年只要高考数学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即可破格入围强基计划,不受入围比例的限制。

图片


这些高校已经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数学至关重要。数学学习要从小学就得打好基础,初中得跟进步伐,不然差的太大想到高中再补?根本来不及。


这样的政策家长不掌握,无缘弯道超车不说,更残忍的是,孩子会因此错失巨量的资源和升学机会。学科重点抓不住、学习方向不明确、瞎补课、瞎卷……家长孩子都累够呛,结果是白忙活……小升初走错、高中走错,最终导致高考失利!败就败在家长的规划。


03

难,难在哪? 

别让孩子打无准备的仗

很多孩子上了初中叫苦连天,因为如果还照着小学学,根本跟不上。

· 科目骤增 难度加大 时间不够用


数学:小学数学都是“形象思维”,初中变得“抽象而概括”。很多概念非常难理解,不像小学的知识那么好理解,比如复数、 有理数、代数……还有一元一次方程,有的孩子到了初中甚至“题都读不懂,列式都列不出来”,学起数学叫苦连天,非常吃力!其实数学这块是有“发力点”的:北京中考的“关键题”很重要,拉分就靠这个。所以提前筹划,可以事半功倍。


英语:小学主要是学习单词、句子、会话,重在培养语感。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不仅单词量骤增,而且要听写单词、掌握听力、学习语法,尤其是语法,考试题中特别注重语法。特别是到了初二,语法变的更难,单词也变长了,很多孩子跟不上。甚至很多小学英语很好的学生也发现,光靠语感来做题行不通了。


语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必学必考的名著阅读板块,且纳入中考,这在小学教材中是没有的。小学要求75首古诗词中,初中增加到128首古诗词。不仅如此,初中对古诗词的要求不再只是背和写,而是要考验孩子们对的系统性阅读、深入分析、高阶阅读思维的培养……语文的重要性可谓是只增不减。不看课外书,不主动补充学习完全不行。


· 被动变主动 初中要求“会学习”


小学阶段注重“课堂学习”,跟上老师的节奏基本就达标了。但初中学习要“被动变主动”,上课好好听就能学好?不太可能。初中生必须学会以下几个学习方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作业—总结。初中学习进度很快,记笔记非常重要。但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记……在小升初阶段提前学习这几个学习方法,是很实用的。

· 心理压力巨大 家长孩子都叫苦


“初中生抑郁风险检出率超30%”……多么可怕的数据。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同伴竞争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小学时候的“鼓励教育”在初中急转掉头,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老师会“批评”得更多,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也做不到对每个孩子都关注。各种压力的促使下,孩子可能会感觉到不太受关注,心理压力非常大,甚至引起厌学。

图片


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带孩子做“精准”准备。千万别“瞎补课”“瞎看书”“瞎卷”……到头来又累又低效,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打击非常大。


迎接小升初,家长必须带领孩子抓住重点:吃透考纲、转变思维模式、掌握学习方法、关注心理成长。



发布于 2024-12-30 15:2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