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中生被这次期中考试集体暴击?升学新信号崭露头角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09 浏览





01

多区期中考“难哭”了不少初中生



最近,北京各区初高中都在进行期中考,多数学校的成绩也都出来了。


有热心网友分享了海淀部分初中年级的期中试卷,不少家长表示,数学题确实上了难度,“孩子最后两道题没做出来”“是少见题型”。


一位初一家长说,都说这次期中考难,白天孩子上考场,自己就在心里“祈祷”,希望他能发挥好。孩子回来说,“数学太难了!最后两道题完全找不到思路”,分数出来,数学考了79分,“听了心里一沉”,接着孩子又说,是班里的第6名,感觉又略好些,再看孩子的试卷,又觉得孩子没考好也在情理中,题变难了,难题量也增加了!


综合热心网友们提供的消息,这次期中考试“普遍难”,一是孩子们普遍感觉难,北京各区都有创新题型出现,据说西城部分学校的试题也难,创新度也高,“被难哭了,初二的最后一道题,全年级很少有人做对”。二是各学科普遍提高了难度,特别是数学、物理,“感觉学的是基础,考的都是竞赛题”。


上几道压轴题,来粗略地感受一下:


海淀初一数学压轴题


图片


西城一所学校初二的压轴题


图片


海淀一所学校初三数学压轴题


图片


当然,也有网友反映自己学校的试卷难度还好。


据了解,今年期中考试,海淀区新初一年级为全区统考,这也是北京小升初阳光招生后的第一次大考,对于新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试题的新颖度和难度都会提升。各校生源水平怎么样,也能在这次期中统考中摸个底。


今年,海淀初二期中试题由各校自主命题;初三取消全区统考,改由各集团校自主命题,这也是多年来海淀区第一次取消统考,当然也就取消了全区大排名。


业内人士分析,学校自主出题后,不同层次的学校,考试内容会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难易程度会更贴合各校学生实际层次,比如优质校出题难度可能就会增加,以增加区分度,更利于选拔;普通校的难度可能会不变或有所减弱,以缓解考生过大的考试压力。


02

简单、中等、偏难比例,

网传由7:2:1调整为5:3:2


这次期中考试难易度的讨论中,网上还有一张图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不仅是今年的期中考,明年北京新中考数学难度也将大幅增加,难题和中档题的占比增多,基础题减少。


图片


业内人士分析,试卷题型基本上都是由简单、中等和偏难三部分构成,如图所示,如果之前试题简单、中等、偏难的比例是7:2:1,只要孩子基础好,靠勤奋+细心就能考90分以上;比例调整为5:3:2,意味着难题和中档题占比增多,对中等成绩的孩子来说,得分就困难多了。


虽说现在还没有官方消息,但是数学、物理中考难度增加是共识。


明年,北京将进入新中考模式,这届初三生是第一届新中考,总分为51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物理80分,道法80分,体育50分。


其中,英语听力口语40分、中考体育50分、物理实验操作10分、道法综合素质评价10分,这110分在中考前就能拿到。按照过往经验,这110分又很难拉开差距,多数学生基本上会拿满分或接近满分。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最后笔试的400分,也就是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60分,物理70分,还有开卷考的道法70分。


这样拆分后,最后的400分区分度必然要增加,可以预见,数学、物理、英语,难度都会提升,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因为这两科是可以起到区分等级作用的。


03

数学、物理整体变难将是大趋势



从家长群里的讨论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初三还是初二和初一,大家整体感觉都是考试题目变难了。为什么各年级试卷都不约而同变难了呢?除了新中考要承担的分流作用,还有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需要。


今年,北京各大名校相继推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项目,11月4日,海淀区第二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公布,加上第一批的16所,目前,海淀区共有24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重视理科基础,渴求理工人才,北京教育的这个风向标已经很明显了。


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导向的指引下,中高考就是要选拔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拼的就是思想方法、创新思维和真正的学习能力,那么,数学、物理题目变难、变灵活、变实用必然是大势所趋。


此外,北京在新一轮改革中,鼓励各教育集团建立小初高贯通培养机制,而期中、期末考试加大难度和区分度,也有利于集团内选拔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中考压力。


考试难度增加,适应考试变化的学生仍然能拿高分,但在学习中习惯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的孩子,就会觉得考试变得越来越难。所以,只有提升学科思维的品质,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才可以适应新中考、新高考。


04

初中期中考试远比你想的要重要



期中考是新学期的一次惯例考,也是一次大型考试,如果学生和家长眼睛只盯着这次考试成绩,那你就输了。


作为海淀区的初一家长,不仅要看孩子的成绩,还要重点关注一下孩子的区排名,这对孩子接下来的升学规划是个重要参考。


作为初一新生,刚刚踏入初中校园,第一次期中考,是适应初中学习节奏的一次重要检验,大部分老师在考试后,都会让全班同学做这样一件事:试卷分析。要在试题分析中找到薄弱点,为自己以后的快速提分铺平道路。


2025年,北京中考除了科目变化,最核心的还有招生方式和招生计划调整。2024年,北京1+3招生校由41所增加到82所,新招生计划由2023年的3144人增加到2024年的6014人,被1+3项目录取的学生学考合格即可升入实验校高中就读。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特别是想通过1+3项目升学的学生,今年的期中、期末成绩就变得很重要,这次成绩可能是明年1+3录取、未来集团直升的一个参考指标。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接下来可能就会面临集团直升。作为北京淡化中考中招重要的计划之一,2024年参与直升计划的普通高中新增30多所,计划招生人数4000多人,相比去年增加了2000人左右。参于直升的学生,参加中考不参加中招,会在提前批次录取。


按照往年惯例,集团直升的签约主要集中在零模(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以后,主要参考初二的期中期末、初三上学期期中及零模考试成绩,以及竞赛成绩等。‍


这意味着,这次以集团出题为主的海淀初三期中考就变得更重要了,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在这次考试中的校排名、集团内排名,这是集团校确定直升范围的一个重要参考。


北京大规模集团化办学后,集团内的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大概率都会兼备选拔的性质,不光是海淀,其他区的考题同样也会有压轴新型题,学生要尽快适应考题变化。



发布于 2024-12-04 13:2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以下浏览器

  •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I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