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区生吃不吃亏(二)!

分差统计
这次我们把68所有外区招生计划的区属公办学校的数据整理了一下,一共有66所区属公办高中有实现外区生的招生录取,有计划无录取的是天河外国语和97中。天外由于只有4人的招生计划,所以,没有录取也是在情在理之中;97中没有录取,就不知道原因了……
我们现根据各个区进行数据统计,以外区生最低分与户籍生最低分计算分差,分成5档,20+、10+、5+、1+、0。
我们先看看按区域看。

看上图,分差超10分的,老七区有23%的学校,花都南沙增城从化新四区有42%;
超5分的,老七区有66%,新四区达84%。
可以看出,新四区分差大的居多。
我们再从分数段来进行统计,尝试看看有无一定的“结论”可以参考。

从上图来看,分差10+的,二梯度线上的学校数量是14%,三梯度线上是28%,四梯度线上是47%,四梯度线之下是100%。
分差5+的,二梯度线上是19%,三梯度是45%,四梯度是60%。
可以看出,分数段越高,分差越小。
结论?
当然,外区生招生计划大多数是没有完成的,分数高不一定是竞争产生,也许是报名产生……我们没办法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所以只能看菜吃饭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是否大概能得出以下结论:
1、地理位置上来讲,花都增城南沙从化,外区生比较“吃亏”。
2、高分段分差不大,低分段聚集的学校,外区生比较“吃亏”。
3、以上两个结论,感觉背后其实是同一个原因:低分段学生为了解决升学难题,倾向就读传统教育相对较落后的外区,导致外区生分数推高。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