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中考喜报 看松江和闵行的学校进化

时下,各学校中考喜报频传,不同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新中考格局下,成绩如何?民办名校、公办明星学校、普通学校的新中考进化之路各有什么特别之处?
本文将纵向对比松江和闵行几所学校新旧中考成绩数据、横向对比同区初中在新中考下的表现、跨区对比闵行和松江两区初中新政首年成绩及展望摇号首届的情况。
这两区的中考喜报比较多,可资分析,同在新中考格局下的其他区也可以作一借鉴。
一、新中考下的各类型学校表现
民办名校
如文来、九峰
1、市重点率有所下降
原因:名额分配占区属市重点名额的60%,挤占了竞争性名额的空间,使民办名校的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松江和闵行的民办学校四校录取率有所上升
原因:四校65%的名额分配到各个区。松江和闵行获得的四校名额相比旧中考时代总体上升。
公办头部学校(强公办区)
如民乐、东华附校
1、市重点率稳定或稍有下降
原因:名额分配到校带来了不充分竞争,名额到校完全是校内竞争,公办头部学校的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四校录取率有上升
原因:松江区获得了47个四校名额,公办头部学校的顶尖学生能分一杯羹。
公办明星学校(弱公办区)
如莘松、七宝二中
1、市重点率大幅提升
如七宝二中,从15.5%提升到24.2%,增长了近9%。增幅达56%。
原因:闵行是弱公办区,民办初中录取的生源量多质优,闵行区头牌公办市重点率在旧中考时代远低于区平均水平。名额分配到校为这些公办学校送来了市重点名额大餐。
2、四校录取率提升
原因:四校名额分配到区无法以出身论英雄,公办学校的头部考生有机会凭分数入局。
公办普通学校
如松江四中和泗泾实验学校
1、市重点率大幅提升
原因如前所分析,相对于旧中考,新中考均衡化的指向使弱校受益。
2、四校录取率无明显变化
原因:普通学校的培优能力不强,虽有四校到区机会,竞争不过公办头部学校学生和筛选过的民办学生。
以上各类型学校区重点率无大变化。
由此可见,新中考名额分配改革给弱校以极大的支持,大大提升了弱校的市重点率。同时,也给既往四校资源较匮乏的区更多优质资源,使该区头部学校受益。
二、闵行、松江两区比较
按松江区名额分配10%的到校比率测算,松江区公办学校约4800人有中招资格,民办学校预估800人,则松江区有中招资格的学生有5600人左右。松江区市重点率约为22%。同方法测算闵行区市重点率约为31%。全市平均市重点率约为26%。
受区市重点率影响,松江的名额分配到校率只有10%,闵行则达15%上下(人数少的学校如金汇实验有15%点几)。
松江区的公办头部学校市重点率达到区平均水平的133%,在区内优势很明显。新政之下,它们保持了优势,后期似无再扩大优势的可能性。因为松江的民办只有九峰一枝独秀,摇号时代的九峰会释放出一些市重点名额,但僧多粥少,分到各公办强校的不会很多。
由于生源的弱势,闵行区的公办明星学校在新中考名额分配首届仍未达到区平均水平,但有奋起直追的姿势。等到2024年摇号首届,闵行区民办学校释放出大量的市重点高中名额,公办明星学校的市重点率有望到达区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松江的新中考首届秀可能就是后面较长一段时间的水平。而闵行区则在摇号一届后,有更大变数。
三、新中考择区
如果在闵行和松江之间择区择校,这些数据会带来哪些参考呢?
首先,闵行公办头部初中的成色并没有学区房的价格所对应的那样闪亮。新中考时代,闵行坐拥四校分校,多所区属市重点高中,头部教育资源质和量都有大的提升。但是,民办学校对优质生源的虹吸仍然存在,公办学校还在市重点率的区平均线、市平均线下追赶。
松江公办头部学校的市重点率高于闵行公办,培优能力也更高,但四校及其分校录取率仅为闵行公办头部的一半。同分不同区,就不同命。对口松江头部学校的学生,如果对四校没有执念,可能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置换到闵行公办明星学校。
四、新中考择校
从表中的中考成绩数据看,在松江公办中,民乐的培优能力很强,700分以上有50多位学生。斩获的四校本校名额高于东华。东华的生源比较均衡,总体成绩亮眼。前面有一届平均分为松江第一,市重点、普高录取率都比较高。如果对口松江四中,也不需要太焦虑了,新中考下,四中总体水平离头部学校仍有较大距离,四校斩获能力也比较弱,但离松江区平均市重点率已经较为接近了。
闵行公办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止是公办明星学校,普通学校也是如此。明星没有那么闪耀,路人也没有那么不起眼。相比学区房的寸土寸金,成长空间巨大的普通学校可能性价比更高。
新中考政策确实对上海中考生态圈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他区虽然没有一一分析,但也可以对号入座,对各类型学校进化路线作一思考和比较。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