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本地“普娃”的24年中考故事

为何会想到写她?
因为周末一个八大的小粉丝发给我看了一个校内选拔的竞赛名单
小粉丝很不屑地说,就我们学校这水平,怎么搞竞赛啊
什么人都选
我出于好奇,瞄了一眼
居然让我发现一个认识的孩子
这孩子因为姓比较特殊,又三个字的名字,我确信我没认错人
于是就想到我和她认识的故事
几年前,科大还住桥洞的时候,隔壁住了一家上海本地人吧
很典型的上海本地人,挺质朴的,应该拆迁分了比较偏远点的房子
差不多估计老破小3套。当时1000万左右
爸爸有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妈妈身体不太好,就半退休状态
当时那孩子正是小升初的时候
妈妈从平时发言什么看,应该读了个普通大学
反正一家人普普通通,不时尚,不作,也算重视教育
几年前就在努力鸡娃,上着某机构的金牌班,当年还有什么三E英语的时候,还在考证(具体是个啥英语证书,我有点记不清了,可以评论区留言)在一个二梯队公办普通班里前三吧!年级用她妈的话说估计前十,当了个大队长!各种活动也算积极,另外好像没啥费钱的艺术特长,去写写毛笔字,这算比较便宜的培养方式了。
我是怎么和这家人认识的呢
有一次回家,正好碰到小朋友进不了门,在门口做数学,我出于好奇,指点了下,然后就熟识了
后来又逢关在家里那阵子,他妈妈加了我微信,有什么不懂的数学题会偶尔问下我,出于上海人的客气,他家有时会分我点水果,虽然我并不需要
当时我对这孩子的判定就是
资质中等,尚算努力,全靠勤奋加持
小升初作为摇一代,家里也没啥特别的资源
只有去读对口菜中
后来估计因为本地人的关系,好不容易去了一个好一点的初中的好班
当然这个初中在我的体系里也就算个三四梯队吧
当时她妈妈就和我说,以后努力名额到校去好点的高中
后来我搬家了,我们就失去联系了!
没想到,隔了四年,我居然能在一份竞赛名单里看到她。
当然我知道这种所谓的竞赛名单就是校内给大家强化下理科小三门
这孩子果然如我当初预期的那样
我估计她在卷区中考分数在690-695这个区间,到区来了这所八大
因为她对口初中的到校的八大分数最低在694,应该是填报志愿时没把握,选了外区的八大作为到区。
数学不温不火,语文和英语算她的强项
将来高考,从她所在的这所高中来看,基本上大差不多能够去上大,
也许运气好点能去个同济华师大这个档次的大学 (这种概率极低)
这可能就是一个上海普通人家努力鸡娃,中等资质的孩子能达到的上限吧!
其实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好的初中,估计这四年在外面也补了不少课
能做到这个水平,已经不算普娃了!
写这个故事,只是大晚上的我突然有点感慨
看到各种鸡娃群天天喊着卷啊,一会弄这个弄那个
人生这么长,鸡到巅峰又如何
99%的人都逃不过在不同位置做牛马的命运
当然我也看到一个孩子的朋友圈
我觉得特别励志,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
不断追寻自己想要的,并为之付出努力,就像那不断推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一样!坚持并热爱着!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