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一次性讲清楚啦!北京小升初的7条最佳路径,牛娃、普娃都有.....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70 浏览




关于北京小升初升学通路,牛娃关心DZ,普娃关心后路。
简单说:
小升初DZ必要条件:

1、三好 

2、奥数成绩极其拔尖

 3、ZP入营

4、信息学CSP-J/S一等奖

5、其他特别长的特长,如机器人、信息学、航模无人机、科技创新、足球、篮球......

以上有三项以上,基本都能进好学校,一项定上岸的,那得你在某块强到别人望尘莫及,金字塔尖上的那几十个孩子吧。
比如原来DSS金奖(去年的活动因为被举报取消了,今年最近在传报名,名额很少,地点很远,看能否顺利进行吧)、信息学CSP-J/S一等奖(这个门槛貌似在提高,今年小学生获奖人数明显比去年前年多了)
如果一项都没有,小升初想被DZ,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不用去打听占坑了。
坑班也不是去某个机构学习了,就都有机会参加MK的,也得是机构TOP多少名才会通知考的。
说白了,也是觉得你考了有希望才叫你去考,不然,人人都能考,不小众,还叫啥MK呢。
有人问英语、语文呢?不看么?
看!但是得在你有以上至少一项以上才有加分作用。
如果,其他都没有,任你英语是不是过了FCE,语文是不是拿了什么作文比赛一等奖,都没用。
但如果有家长要杠,人家父母关系足够牛的呢,这些都瞎扯。
当然,但那就不在咱们的讨论的范畴内,咱讨论的是拼娃情况下的升学路径。图片图片
那是不是非牛娃,就完全不用考虑小升初择校了,也不是,我们说普娃看后路嘛,这个我先说完DZ可努力的路径后。
目前北京XSC共有5次生源分流机会。

1、第一次分流:四五年级,3大超常儿童项目-人大附早培、西城:八中八少八素、朝阳:北中小5班

2、第二次分流:从四五年级中期,丰台:钱学森贯通、朝阳:八十中王选,冬令营、人朝分转学

3、第三次分流:六年级上,校园开放日、邮箱、信息采集:KB、BS、MK、DZ、ZB..

4、第四次分流:六年级下学期,XSC郊区跨主城区

5、第五次分流:小升初后,初中分班考、SY班、BSD丘班、2+4项目、初二1+3项目

具体来看:
第一次分流:四五年级,3大超常儿童项目

海淀:人大附早培锁区。海淀学籍或户籍(但是今年无论是本区还是外区都收到初筛短信了)被录取后不用再在原学校上6年级,在人大附中开始中学学习。

西城:八中八少八素

BSBS85年开始招生,以四五年级毕业,学习5年直接参加高考,不参加中考。

八少是五年学制,考上之后直接学习初中的课程。八素是七年学制,用四年的时间学完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的课程,余下3年学习高中的课程。但是半年之后一般往往也直接进入初中的学习了。

朝阳:北中小5班

小5班只在指定的 20几所小学内进行选拔招生

小5班只在指定的 20几所小学内进行选拔招生基本上是朝阳每一届非常优秀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年级前10%有机会,分成4个班进入六年级,在西坝河上学一直上到初二,初三转到东坝南校区。以往都是次年3或4月份选拔,24届的直接在 23年12月突击了一波,好多孩子没认真准备痛失机会。

第二次分流:从四五年级中期

丰台:钱学森贯通

朝阳:八十中王选,冬令营、人朝分转学

第三次分流:六年级上

校园开放日、邮箱、信息采集

KB、BS、MK、DZ、ZB...

第四次分流:六年级下学期,XSC郊区跨主城区

海淀 10所民办校

西城 2所民办校 3所特色校

东城 1所特色校

第五次分流:小升初后

初中分班考、SY班

BSD丘班

今年扩大到集团校内进行选拔,有实丰、华女实验顺义、159中学、实验朝阳、实验中学分校、实验大兴、北师大三附中丘班的孩子适应能力、抗压能力比较强,是西城最优秀的一批学生,特别是在竞赛班的孩子,大部分会在高一会确定最后是走党赛还是强基,强基进清北的话也得差不多达到北航的分数线。

2+4项目

初二1+3项目(满足条件的学生可免中考提前升入高中校)

学校靠1+3提前锁定生源,不用参加中考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减少为升学而准备的时间,毕竟中考的核心是熟练度和基本功夫,虽然有的方式也要参加中考,但是提前已签约,并不会因为中考分确定学校,花费在这方面的时间也可以省下来,全力冲刺高考




发布于 2024-08-26 20:0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以下浏览器

  •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I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