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要通透——上海小升初的前世与今生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73 浏览




近来,有不少家长在我们各个家长群里提问,有些问题我们没法回答,因为三言两语讲不完。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上海的小升初整体的情形并不了解,所以本文做一下科普。
2017年以前(至于“前”多少年,我不太了解),上海排名前20的初中,绝大部分都是民办,因为民办初中拥有选拔生源和自主制定教学节奏与难度的权利。记得2017年以前,一些顶级的民办初中是公开组织选拔考试的,大家称之为“千人考”,后来这些民办初中就组织了自己的“小五班”,先组织上课,快到小升初节点时,组织考试,选拔生源。并且,那时候小学还有各种杯赛,比如奥数的中环杯、小机灵杯等四大主流杯赛,英语方面有3E,语文方面也有很多。——这些具体的时间顺序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这么个顺序。
2017年,全国禁止义务阶段的所有学科竞赛,自此,小学阶段的各大学科竞赛、小五班全部被禁止。同年,上海各大民办初中的小升初选拔不得采用纸笔测试,只能进行口试测试,所谓小升初“大面”就是这个意思。不过,那个时候,很多民办初中还是在进行各种隐秘性的提前纸笔测试,对于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而言,最终的“大面”只是走走形式。
2020年,上海小升初实行公办对口(户籍或学籍)入学、民办摇号入学的政策,不过三公(上外附中、上外浦外附中、上海实验)除外,依然可以进行选拔生源。同年,有些民办转成了公办,比如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简称“张集”),也有一些民办学校被购买了不分学位,用于招收一些对口的生源。
按理说,小升初从此无选拔,所有学校的原始入学生源质量都被均匀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现在的小升初是怎样一个局面呢?
政策允许进行小升初选拔生源的学校或班级有:三公+一班。
“三公”指上外附中、上外浦外附中、上海实验。其中上外附中和上外浦外附中本都是语言类学校,但由于国际形式的变化及大学语言类保送生政策的调整,上外附中前几年开始进行转制,开始发展理科竞赛;上外浦外附中也对初升高的直升名额进行了大幅度提升,记得以前只有50%,现在应该有75%了。他们怎么招生选拔呢?大约每年4月份,大家先在官网上报名,经过学校筛选后,就可能获得考试机会,俗称“面单”,然后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机考+面试,其中上实还有笔试。不过,其中某校实际上这两年已经开始进行提前的笔试选拔活动了,且据传言,另某校2025年也会考虑进行提前的笔试选拔。可能是他们觉得在小升初民办摇号政策下,很多民办依然在进行选拔,而心生不满?毕竟抢走了不少好生源。
“一班”指华二丘成桐少年班,由华二直接在小升初阶段进行选拔,每届招收20多人,直接在华二(高中部)进行培养,七年一贯制,不用参加中考。主要是为了选拔和培养一批未来在数学上更有希望取得重大贡献的孩子。该班(上海就这么一个班,全国有几十个这样的班)开设的初衷是认为传统的初等数学竞赛耽误了很多有数学天分的孩子的时间、抑制了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当然,这与该班选拔生源时会考察一些小奥并不矛盾。
政策之外,还有很多民办及公办也在进行小升初生源选拔。民办有:HY、LS、SB等等。公办有:SBL、SH、Q班、NM0班等等。
那么这些选拔招生显然是违背政策的,都是怎么操作的呢?
对于公办,由于是对口政策,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好操作,纵使你的学籍和户籍都不对口,只需要你租个房子办个让人户分离即可。
对于民办,一般是这么操作的。先让被选拔上的孩子去摇号,摇中了最好,摇不中,要么走教职工或共建单位子女的名额;要么先借读,待学校有跟不上节奏的学生自愿转走或者被劝退,再给你学籍。
其中,NM0班比较特殊,2023年第一届招生,每届招收20+人,“初中4年+高中3年”一贯学制,初中阶段学籍依然挂在南模初级,不过这个班的学生在高中校园(南洋模范中学)就读,由高中部老师授课,但是这些学生是要参加中考的,不过是最终以自主招生的形式被“直升”南洋模范中学的重点班:青锋班。——所以这个特殊的班级,与我们熟知三公、丘班有相似之处,也有比较本质的区别。
据传闻,2025年还会有其它几所这种初中也会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本质上就是提前物色生源,为高中部输入优质的血液。
不过,纵使如此,这较于2020年之前,选拔的生源自然是少了很多了,绝大部分学生都要么是纯对口或纯摇号。
好的,上海小升初现状大概如此。


发布于 2024-08-03 15:1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