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踩中了几个?西城学区的五个认知误区(上)

说到北京的教育,大家肯定都会想到东西海,妖魔化的海淀,佛系的东城以及拼爹的西城,就是咱们普通人对北京三大教育高地的印象。北京16个城区的教育可以概括为,西城是“高原”,东城是“平原”,海淀是“丘陵”,朝阳是“洼地”,其他城区就比较没有存在感了。
今天我就说说北京唯一的教育高原“西城”,西城按照15个街道分为11个学区,虽然说整体属于高原,但是高原也分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一直有句话: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西城。
现实中的西城真的是起点靠拼爹,升学靠躺赢吗?以下是5个对西城学区认知的误区,看看你中了几条:
第一个认知误区
大家觉得西城就是ZB的代名词,靠拼爹,普通人那最好别去。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只能说你对西城的了解太片面了。西城确实有很多部委集中在西四、西单、复兴门、月坛南街、三里河、木樨地这些地方,仅仅在月坛南就有发G委、财Z部、国T办、中科院、统J局等单位。如果父母在这些单位工作,孩子自然就要在工作单位附近入学,ZB肯定不少,但是海淀和东城就没有ZB了吗?像东城的景山学校、史家胡同小学,海淀的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哪个没有ZB?无论东西海哪个区,ZB只是占了部分名额,大多数还是咱们一般家庭的孩子。
第二个认知误区
大家可能都觉得西城的教育均衡,名校最多。直接拿几组数据来比较一下。从重点小学的数量来看,西城和海淀是数量相当的。三个区的优质校数量,海淀也是最多的。但是要知道,海淀的面积差不多是西城的5倍,去年海淀一年级入学人数3.3万,西城只有2万左右。这么看来,海淀赢在了优质校的数量上,而西城,则更为均衡。

我们再看一下三个区的高中阶段的名校数量,西城有33所、东城30所,海淀71所;从进入北京前十强的高中数量上来看,西城3所,东城1所,海淀4所,海淀肯定是完胜的。

进入50强,西城10所,东城7所,海淀17所。虽然海淀在数量上是遥遥领先的,不过咱们要知道海淀高中的基数大。如果看占比,西城为30.3%,肯定是高于东城和海淀的。西城的优势,就开始凸显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100强高中的占比,西城接近了50%,高于东城和海淀。虽然西城在各位次段的高中名校数量不及海淀,不过总体占比高,所以咱们可以说西城的教育是相对均衡的,不过名校数量最多这个说法不准确。
总结:没有最好的学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区,选择学区之前应该综合分析。学区再好你预算不够,或者落户年限短你买了上不了也没啥用!
以上两条的错误认知,不知道你有没有中,还有3条,咱们下篇文章继续讨论。
附:西城区学区划分表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