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升初“摇号“的几个问题(一)

一、如何区分公办初中的办学质量?
在我们的交流平台里,最近问的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我家对口的是某个公办初中,我不知道这个公办究竟如何,究竟值得不值得去参加民办摇号。
的确,在上海的官方信息披露渠道里,一般不太会对公办初中进行排名,现在的公办初中也不象我们以前读书时有市重点和区重点之分。因此,对于不是经常混教育圈的家长来说,要搞清楚哪个公办好一些,哪个公办差一些,的确是个难题。而如果现在你去各区教育局咨询我家对口某个公办初中,我是不是要去参加民办摇号这个问题,恐怕也没人会正面回答你。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大致鉴别不同公办初中的办学质量好坏呢?
在这里,岛叔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当然,这只是一个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各位家长还需要自己动脑思考才行。按照今年的政策,一般情况下,只有确保自己在参加民办摇号之后,万一没有摇中仍然能够回到原来对口的公办初中,你的摇号机会成本才是最小的。而决定你是否能摇号不中仍然还能回到原来的对口公办初中的,就是看你所对口的公办初中究竟是好公办还是差公办。如果是好公办,那毫无疑问,一旦你去摇号,你就等于放弃了对口的资格,再也回不去了。而如果是差公办,那即使你去摇号了,因为你所对口的公办初中招生招不满,所以你依然还能回到你原来对口的公办初中。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你所对口的这个公办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是大家都想去的好公办,还是没人要去的差公办,还是处于中间地带的一般公办。
岛叔在看了历年全市各区公办初中招生公告之后,发现一个规律。一般情况下,好的公办初中招生人数会比较多,招生班级也多。而越是没人要去的公办初中,因为往年都存在招生不满的情况,所以它的招生人数和招生班级都会比较少。通过查询公办初中今年招生班级的多少,来粗略鉴别你家所对口的公办究竟办学质量好不好,应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对于浦东闵行那些人口大区,每个初中都招生班级特别多的地区来说,可能不一定管用,但这个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举个例子:杨浦区的公办初中,往年招生班级最多的是铁岭中学和上音附中,都招8个班。显然,经常混教育圈的家长都知道,铁岭和上音在杨浦区一直都是属于热门公办。而杨浦初级中学只招2个班,是整个杨浦区招生班级最少的公办初中,可以推测,这个中学在过去那么多年里估计是一直招不满生源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8个班规模的初中和一个2个班规模的初中,对学校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管理一个只有50人的小公司和管理一个有2000人的大公司,对管理层的要求显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我们通过学校的招生规模,来粗略比较初中的办学质量,或许是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未必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但是这个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有了这个思路,现在你的头绪是不是有些清晰了呢?假如你所对口的初中是铁岭和上音,那么你就要果断放弃去民办摇号的念头,因为一旦你摇号不中,你肯定是回不了铁岭和上音了。但如果你对口的是杨浦初级,那你就不要放弃这次唯一的摇号机会了。
这个时候有家长来问,我家对口的也是杨浦区的一所公办初中,这次招生人数是5个班,既不是8个班,也不是2个班,而是5个班,那我究竟应该要不要去摇号呢?
对于这类让人脑壳疼的问题,岛叔表示你可以去庙里问问菩萨……
二、公办初中的黄牛问题
前几天,有家长在交流平台问,说有黄牛在兜售某热门公办初中的入学名额,说是通过统筹方式能确保进入,开价30万云云……
关于黄牛, 每年都是热门话题。这个灰色地带,每年总有不少故事发生。就像三国里的周瑜和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别人也不太好来干预。岛叔今天想说的并不是黄牛靠谱不靠谱这个问题,而是想说现在花这30万究竟值得不值得。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家长一直有一个惯性思维,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好的初中,就能够出好成绩,就等于进了一个保险箱。所以之前才会引发了那么多的择校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摇号新政已经实施了2年,双减政策也发布了快1年,大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这个大背景下,还有必要这么纠结学校的差异么?
在之前的文章里,岛叔写过,未来初中的竞争,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为学校校内的竞争。以前我们都知道,华育中学里最差的学生,可能都会比市四中学的第一名要成绩好(只是举个例子泛指而已)。所以在以前,学校的差异会很明显。我们看到了最好的初中能有那么高的四校率,最弱的学校可能连一个八大也没有。但这些现在正在成为历史。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学校的差异将逐步减小,但学校校内的差异会逐步加大。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初中里,将不再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类似华育上宝兰生这样曾经创造过辉煌战绩的初中,也不得不面临不同层次生源的情况。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市北初级中学。在过去,市北初级中学一直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存在,学校一个年级有10个班级,其中有2个班级特别牛,牛到全市皆知,几乎80%比例的四校率。但同时,也有4个班级很一般,一般到大部分生源连市北自己的高中都考不进。同样一个初中,同样是这些老师,也同样是一位校长,却仍然出现了不同的情况。10个班级分成了三个档次,2个最牛的班,4个中等的班,4个一般的班。这种情况或许在未来将成为大部分初中的实际情况——即每个学校既有好学生,也都会有差学生。你所关注的重点应该不再是你是哪个初中,而是你是你所在初中的第几名了。
在这种学校间差异越来越小,学校校内差异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再花上巨资去择校,是不是还有必要呢?2022年的现在,赚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笔巨资在初中四年请1对1的老师上门辅导恐怕也够了吧,有必要现在就急吼吼的花这个冤枉钱么?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