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考试难度和中考招生名额看初中学习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8 浏览




昨天和老师们一起聊今年小升初的情况,正好有个老师家的孩子今年高考,孩子是竞赛生,高考科目有不太擅长的,所以就是属于高考完还要接着参加强基的那一类,也就是熬到了今天强基出成绩的最后一刻。然后面临是走清北强基还是走其他学校顶尖专业的选择。不过无论后续选什么,老师自己的感触是,终于结束了。至于后面的找对象和找工作,至少不太用家长操心学习上的选择了。甚至哪怕最终去哪所大学,也是孩子自己做的决定。

相比之下,小升初的家长则是刚刚结束了一场“战斗”,就要立刻投入另一场“战斗”中去了。

尤其今年这情况,成绩好的孩子去一般校的比比皆是。就泽哥自己班上,学的很好的孩子,海淀有去人大附二分、交大附分的;西城有去回民中学、教院附中的。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后一场“战斗”丝毫都不轻松。

所以现在的家长分为了三大类:
一类是成绩好运气也好或者一派后迅速决定去民办的,这些家长相对比较踏实,因为至少学校还不错。
一类是成绩好运气差不太多的,进了集团校或中等校,目前在关心到底有没有分班考和游学的。
一类是进了一般校然后希望能够迅速出来或者想找中考出来途径的。

但其实无论哪一类,最终绝大多数的“归宿”,都是中考,或者说,至少都要考好初三下学期的一模才能说后续会怎样。所以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本来今天的这个内容直接开直播讲能够讲的更明白,但因为新初一已经放假,而且家长们在准备学校新初一的各项内容,所以恐怕得等9月开学时候前后再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讲了。今天,就把重点内容,主要是重点的几个结论说一下,然后再简单解释下。

主要面向今年的新初一,其他年级也可参考。

1
除去极有天赋的孩子外,在是否要走竞赛的道路上一定要慎重。

这一条泽哥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现在北京的竞赛环境非常卷。如果要想靠竞赛在高考中有“助力”,基本上需要高一刚开学的9月就要拿到北京的一等奖,且力争名次靠前进北京队,如果没进,高二是最后的机会。

所以,这些孩子几乎是没办法兼顾中考的,也就是只有初升高直升的孩子才有很大机会。没直升的话几乎可以不考虑这条路了。除非孩子极有天赋且喜欢。

而且这个竞争不是同届的竞争,还要和上一届,以及下一届竞争,难保明年小升初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恢复成以前的状态,那恐怕就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最后,竞赛生在高考的“助力”其实没有想象的大。今年清北强基的入围分数线也就比录取分数线低了12分左右,也就是说孩子的综合高考分不能太差。要想通过拿全国银牌获得破格机会,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说破格也不是“免试入学”。

2
学习上要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

泽哥是数学老师,所以只能数学方面讲的多一些。但初中或者中学的学习,绝不是仅仅数学。

进入初一之后,科目要比小学多太多了。哪怕刨除掉劳动、科学这样的“副科”,数学语文英语这三个小学就有的“主科”,其他的道德与法治和体育,是中考科目,也算“主科”,剩下的生物历史地理,极有可能是孩子的高考“选科”,不能都放弃。且不少初中校学校都抓的比较严(因为要出成绩),所以作业很多。孩子不能像小学一样,到家后没有学校作业,而去完成家长给的校外任务。初中到家后大多数孩子是要继续完成校内任务的,甚至有些校内任务家长都要帮助完成。

于是开学后孩子真正的自主时间是很少的,这里包括周末,周末学校的作业量通常也会更大。

所以孩子自己能够进行单独查缺补漏的时间,就只剩下了假期。初一初二的假期,补上学期的比较少,提前下学期的比较多。

至少从数学上,我会要求我班上的孩子们,在初一暑假,把有理数计算和方程计算做上几百道题,以求做到完全过关,进初一后不再“怕”计算题。因为这些练习,开学后是没时间练的。

英语不太行的孩子,建议利用暑期时间背新概念二册,背上四五十篇,对英语有帮助。

语文等泽哥就实在太不擅长了。

3
一般校或者普通班如果学校不“给力”,就要在外面“补难度”。

这是个没办法的事情。尤其海淀,长久以来一般校没有好孩子,所以校内的授课难度比较低,讲不到太难的题目。但看海淀初一以及初二的考题,都有比较难的题目,还不止一道。所以如果学校不是什么重点的“集团校”,平时没有什么有难度的练习,而是重复性的基础练习,那么在考试里遇到难题,孩子因为见得少,很难在考试中的有限时间内做出来。所以如果发现了这种情况,务必自己找些难题来做。

平时的难题,可以用《新思维》这本练习册来锻炼思维,但如果说更贴近考试的,其实应该是各区前些年的期中期末试题,或者直接找熟人要来重点校的练习册或者练习题来做(比如像人系的练习册,现在网上应该到处都是)。

如果找不到的话,家长也不用太焦虑。毕竟,最重要的是初三中考。所以初一初二哪怕有些难题及一些方法,中考其实有的也考不到。所以还有一种策略,就是迅速把初中三年的内容学完,比如用两年或一年半就学完三年内容,然后用最后的一年,狂刷中考题目,这样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中考分数。好多机构,包括好多学校,其实都是这么干的。

4
不要“曲解”政策,中考途径是很多的。

有家长会特别关注政策,然后看了很多老师的解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想高中上好学校好像只能走直升和普通校的校额到校”,我家要不在集团校就没戏了。

这个结论其实是不对的。

当然我不否认上面的两点。
(1)重点校的集团校因为孩子在校读三年,所以学校对这个孩子的关注是持续的,如果一直表现好,是会特殊照顾。但这仅限于成绩特别好的孩子。
(2)校额到校政策的变化比较大,所以还是先确保成绩。之前普通校的校额到校竞争不太激烈,是因为好孩子大多被“点招”走了。但今年好孩子都分散到各学校了,所以哪怕是之前特别“一般”的学校,恐怕三年后的校额到校都会有比较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具体名额的变化,导致这个东西3年后有些“拿不准”。

如我在之前文章(盘点7月北京升学圈那些接下来要发生的大事)里说的,今年北京市的中招名额,同样是在7月2日的时候,发在了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官网上。

我对东西海三个区的所有高中重点校的名额分配情况做了一下汇总,见最后(手工汇总,难免出错,大家发现的话可以指出)。

当然,今年的情况和大家三年后的情况会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是今年中考,还是只有普通校才有校额到校名额,3年后,所有学校都有校额到校,所以重点校的校额到校人数会增多。但我自己判断,不一定会占太多的现普通校校额到校名额,有可能会占一些统招名额。如果是这样的话,相当于是同一批学生,原来是通过统招进,现在改通过校额到校进了,没啥本质区别。

重点关注三件事:
(1)直升
我不说原来的直升是什么样了,只说现在的直升。现在的直升是中考前就定下来,也就是说,其实对家长来说有利有弊,我觉得弊更大。一是原来可能可以中考考完能直升的,现在因为提前定了,而孩子可能前面考的不太好,所以没法确定直升,有可能就会面临选择别的学校的情况(尤其是当后续有别的重点校校额到校的时候)。二是对于区重点级别的学校,孩子就要赌一下自己的中考成绩,来选择是考前直升本校还是中考赌一下别的学校的机会。
(2)选区
虽然现在特长生可以跨区了,但那也只是给特别优秀的孩子一个选择的渠道。中考真正能跨区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所以其实基本上在哪个区参加中考,高中就大概率会考哪个区的学校,除非你能在区里排到前10,才会有些跨区到好学校的机会。
(3)统招
就一句话:拼中考,哪怕是拼统招,各校也都有机会,并不是完全没有。而且就算强如人大附,本区招200余人,但去年真正的录取名次却到了900多名,也就是说,海淀区的前900人中,有700人并没有选择人大附,而是选择了其他学校(当然这里也包括了人大附自己直升的孩子,这部分去年还要参加中考,和校额到校的高分孩子)。所以并不是说没有集团校没有校额到校就完全没机会。


总结下来,就是说初中的三年,说重要,是因为正好处于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但说没那么重要,是因为只有三年,且家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调节能力,做好后勤工作就好。


发布于 2024-07-05 21:0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