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掉的小学竞赛,又卷土重来了么?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5 浏览




一、鸟枪换炮的小奥杯赛

自从2018年各类小奥杯赛被禁之后,随着中考新政、摇号新政以及去年发布的双减政策陆续出台后,小奥杯赛可以说是已经灭绝了。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公开的小奥杯赛的确是没了,但穿着马甲的比赛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着。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小奥培训机构的老大学而思,其实依然还在不遗余力的搞着小奥杯赛。

图片

这是学而思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组织的比赛,参赛的对象是小学生。

图片

虽然明面上我们看到,这个比赛好像是只针对学而思海外分校的学生,但实际上我们应该都知道,除了国内,其他国家哪有孩子会去学小奥。这只不过是打着国际比赛的名义,实际是面向国内学生的一个商业比赛。

图片

通过报名机构的公众号留言区,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国际赛事,只不过是为了逃避国内的监管,而改到国外去注册的一个比赛,实际运营的工作人员其实就在北京,而实际想吸引的参赛对象,也都是国内的小学生。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内培训不让搞,就把机构注册到新加坡去;国内的杯赛被禁止,就到海外去组织杯赛。反正比赛也是线上,培训也是线上,这下子你监管不到我了吧……

这是大机构的玩法,国内不行去国外,但有些小机构没能力去国外搞,只能换个马甲来玩。

图片

这个比赛也挺有意思的,说是STEM 应用能力活动,结果比赛的题目就是妥妥的小奥组合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也真是绝了。

所以虽然明面上各类小奥杯赛已经看不到了,但实际上这些商业性质的比赛还都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对于商业机构来讲,为了赚取利润,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打擦边球组织各种比赛。因为只有左手搞比赛,右手的培训课程才可能卖的更多。家长付了钱买了课,是要看到回响的,没比赛就无法来检验培训的效果,就会减少续课率。从商业运营上来说,比赛是必须要搞的,比赛成绩好了,家长开心了,就会继续下单买课;比赛成绩不好,家长焦虑了,也会继续下单买课。

图片

二、现阶段小奥比赛对升学究竟有用么?

这个问题不少家长是来问过的,岛叔也回答过很多次了,现在再统一来阐述一下:

2个字——没用!

第一、在摇号新政后,小升初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就是2种可能,一是对口,二是摇号。无论是对口,还是摇号,小奥证书都无用武之地,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

第二、考一些特殊学校,比如三公是否会有用呢?的确,上外附中、上实、浦外这些特殊的初中学校,还是通过投简历来获取面单的。不少家长会觉得,既然可以投简历,那么简历里有一些小奥证书会有帮助作用吧。作为经历过多年小升初的过来人,岛叔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些学校根本就不会看这些证书。三公学校在意的证书有市优、区优、校三好学生,还有就是小学成长手册。很多人说成长手册都是A,看不出区别,其实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忽略了,成长手册里会有班主任的评语,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班主任的评语里往往在最后段落会有一些寄予希望,聪明的招生老师就可以从这些只言片语里了解到你家孩子有什么缺点。

其次,我们都知道,一个考试或者比赛要具备选拔功能,就必须做到参加的样本足够的多,这样选拔出来的优胜者才能有说服力。而我们现在的这些处于地下状态的小奥比赛,参赛的人其实寥寥无几,因此即使你获了一等奖,也不能说明啥。作为一个招生老师来说,假设在你面前有10份简历,其中1份简历里有一张小奥比赛一等奖证书,另外9份简历里没有,你怎么能够判断另外9个人是去参加了没获奖呢,还是根本就没去参加呢?显然,一个稍微有点脑子的招生老师都应该明白这个逻辑,是不会以现在的小奥证书来作为选拔依据的。

第三、有些特殊的初中敲门砖。有些家长会问,比如现在想去华育兰生市北理上汇实验华二丘少班等一些特殊学校,小奥证书是不是能起到一些作用呢?应该说这些学校相对会比较偏爱具有竞赛天赋的学生。但问题在于,想要不通过摇号就去这些学校,现在是非常难的,或者说要求非常的高,能走通的人数量上也非常少,和99.9%的人是没有关系的。这些学校会通过自己的筛选方式来精心挑选生源,而不是只凭借几张小奥证书就可能给你蒙混过关的。因此,有没有小奥证书,实质都一样。

综上,无论你小升初的目标是什么学校,处于地下状态的这些小奥证书对升学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每年到了升学季,类似的牛鬼蛇神就会冒出来割一波韭菜,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成为下一颗!




发布于 2024-07-05 06:1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