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学格局系列 | 民转公的前兆——消失的郑外小、秦外小

PART.01
2023年南京幼升小民办摇号前夕,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郑和外国语小学今年招生吗?”以及“秦淮外国语小学今年招生吗?”
家长们的内部消息也各有不同,有说郑外小、秦外小今年肯定会恢复招生,也有说因为民转公改革,郑外小、秦外小将就此停招。
学校不肯透露风声,秦淮区教育局表示暂未有相关政策出台,导致在招生政策正式发布前的几个月,“郑外、秦外”即将民转公的舆论满天飞。
为什么南京家长会对这两所学校民转公事宜如此关注?
因为在办校之初,郑和外国语中学和秦淮外国语中学就对小学部的直升学额给予了一定的保证,最初确定的是郑外小50%的学生可以直升郑外,秦外小50%的学生可以直升秦外。
不过最近两年郑外小、秦外小都是100%直升初中,学校也已经明确小学部和初中部为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学部停招的影响。
所以,对于南京家长来说,孩子只要上了郑外小、秦外小,就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直升郑外和秦外,不仅不用愁初中在哪上,甚至连以后上六大都是有保证的。
因为这两所学校的初中升学率在秦淮区、乃至在整个南京都是排在前列的。
近几年受政策影响,南京各校不再公布中考成绩,我们可以从2020-2022年的民间数据看一下这两所学校的中考情况:
2020年
郑外:学校官方大屏显示全校总均分607分,连续蝉联全区第一。
秦外:家委会透露,全校总均分605分,秦外裸分第一661分;高分段表现:650分以上5分,645分以上11人,600分以上超300人。
2021年
郑外:/
秦外:南外对外招生有100人入围,其中秦外占42人。
2022年
郑外——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考,郑外有58人达附中线,还有2人被少航班录取,四大(含分校区)录取205人。
在特长生考试中,2人录取附中,2人录取南外,1人录取金中,9人录取一中南,中华兴隆4人,中华雨花2人,十三中1人,九中1人,秦淮科技高中6人。还有2人录取南外数理人才培养项目。
秦外——在南师附中、金中给秦外发的喜报里,2022年中考秦外有50人被南师附中录取、43人被金陵中学录取,共有93人录取附中、金中;另有消息称2022年秦外录取一中、中华、二十九分别有30人左右,合计90人左右,加上附中、金中约183人,约占年级总人数(秦外2022届初三毕业生300多人)的一半。
此外,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秦外有45人通过“四大名校”特长生考试,其中,南师附中9人,金中14人,一中12人,中华10人;还有54人在南外普高对外招生英语加试中取得95分以上的高分(总分120分)。
正因如此,两所小学在16年刚开始招生的时候就受到了南京家长的争相追捧,居高不下的报录比足以验证这两所民办小学的火热程度。
PART.02
为什么家长会认为郑外小、秦外小停招是在为民转公改革做准备?
因为在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其中明确了:
4种“公参民”学校情形需要转型为公办学校;
“公参民”能继续办民办学校的要求以及需要终止办学的要求;
用2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23年)制定方案,完成“公参民”学校进行“民转公”相关规范的过渡。
政策一经发布,随即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民转公的大潮,改名字、停止招生、终止办学、减少新一届的招生人数及直接转公办——
早在2021年5月24日,杭州钱塘区教育局发布公告确定金沙湖实验学校正式由民办学校转制为公办学校。转制工作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2021年7月,河南周口淮阳一高宣布将学校整体捐献给当地政府,7月31日,周口市淮阳区教育体育局以红头文件方式正式公布淮阳第一高级中学按公办学校进行招生。
2022年3月30日,昆明市陆续公布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单,35所学校实行“民转公”;
2022年5月底,北京海淀区教委网站宣布,拟按政策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
2022年6月13日,西安教育局发布通知,38所学校实行“民转公”,涉及学校数量比之前网上流传的版本还要更多;
2022年7月,杭州各区教育局宣布21所学校将由民办转为公办;
此外,像江苏常州、苏州、安徽合肥、浙江嘉兴等众多城市,也都有个别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的消息发布。
种种迹象都说明“民转公”已经是大势所趋。
其实近两年来,南京民转公的呼声也一直不断。
在21年底的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中就重点提到,“到2022年底,全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5%以内,各设区市域原则上控制在5%以内,县(市、区)控制在15%以内”。
秦外小、郑外小在当年宣布停止招生,难免引起家长质疑。
2022年8月,南京又宣布《南京市民办中小学条例》废止,为民转公做足铺垫。
2022年11月底,南京家长群内曾传出一段消息: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在校生学位经费,2500元/学期,暂定发放一年。
据悉致远外国语、南师附中江宁、金中河西、雨花南外4所学校都进行了退费。当时有部分家长猜测,这是在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促进民转公的推进。
因为南京的做法和当年5月份上海政府出资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的做法如出一辙。
2022年,上海35所民办小学、52所民办中学被纳入购买学位范围,被纳入名单的学校,每位学生可以获得1万元以上的学费减免金额。
郑外小/秦外小停招、政府购买学位,种种举措,似乎预兆着南京民转公真的要来了。
PART.03
好,我们现在来明确一下,南京哪类学校有可能民转公?
根据国家政策,公参民学校、国有民办学校都存在转公概率。
1.公参民: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2.国有民办:由政府投资建设、民营资本运营的办学体制的民办学校。
“公参民”具体范围与办学规范,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公参民”学校的4种情形: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注意!目前南京官方没有公布任何“民转公”学校名单。
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公家参与的纯私立学校不在此政策之列,大家可以根据下方表格进行甄别。
除了有政策明确说要转公办的学校,其他民办学校是否转公办主要是看学校自己的选择以及教育局的推动。
所以,实际上大多数民办能否转公办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只能说有概率、有可能。
PART.04
民转公对南京小学教育格局有什么影响?
民办小学或将退出“神坛”。
一直以来,公办小学实行的是对施教区内的生源照单全收,生源质量方面无法保证。顶级名小用来筛选家长和生源的方式无非就是被越炒越高的学区房价格,也就造成了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的“南京的名小格局,至今依然是公办主导,并且逐渐固化”的情况。(点击查看南京小学格局系列 | 失效的数据标杆——南外录取率)
而民办小学受到利益影响,采用自主招生、择优录取等手段通过层层筛选将优质生源收揽到自己学校,生源质量的确会比公办校略胜一筹,教学成绩自然也更容易把控,成绩稳定,自然会受到家长的狂热追捧。
民转公以后,没有掐尖性生源抢夺,没有了砸钱买成绩的壁垒,民办小学可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沉寂期。
尤其是民转公后可能部分老师会有调整的倾向:学校是否还有资源请外教老师?双语课程是否还能继续?都得打一个问号。
不过家长们也不必太焦虑,八部门的文件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审慎推进,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平稳过渡。
参照之前树人学校的案例,学校成绩短期内稍有回落,但长期来看是稳中有升的。
而且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家长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民转公后义务教育阶段即可按照公办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家境一般的家庭来说,可谓一大好事。
民转公后,后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方式一定会有变化,持续关注宁学童,我们会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发布相关动态。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