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非京籍来京上学,令我意难平。
非京籍,短短三个字,包含有太多的无奈和意难平。
顾名思义,非京籍即是没有北京户籍的家庭,用更加专业的词,我们称之为:“北京常住外来人口”。
非京籍几乎占据了北京常住人口的四成。
2023年3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北京常住外来人口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8%。
虽然非京籍人群数量相当庞大,但在孩子教育方面,非京籍家庭常感叹“命运多舛,李广难封”。
来北京上学
难!
作为外来人口,非京籍的孩子能够来北京上学确实不容易。
因为很多孩子都被卡在了办理证件的路途中。
务工证明对非京籍父母缴纳社保的时间、城区提出严格要求。
如果家长出现跨区换工作、社保断缴等情况,都会影响务工证明的审核,进而影响孩子最终入学。
现实中,其实务工材料大部分家长都没有问题,很多孩子不能来京读书的原因主要出在了“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上,这类证明需要审核房产性质的要求以及房东的配合。
第一种情况是在北京买房的非京籍家庭,房产的性质则会直接影响孩子入学,比如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则被判定为无效房产,另外买房的时间对孩子择校也会产生影响。
当千辛万苦地把“四证”集齐之后,家长们舒了一口气:“孩子终于可以来北京上学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或许这只是无奈的开始。
想上好学校?
更难!
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城市,在升学方面政策出奇的一致:
本城市户籍的学生拥有优先顺位权。
也就是说,本城市、本城区、距离学校更近的学生,往往更容易优先被好学校录取。
北京公办学校的入学顺位,一般情况如下:
☞有房产且学校所对应片区的北京户口顺序较为靠前;
☞然后是有北京户口无房、有房没本区户口的家庭;
☞非京籍及其他人群入学明显较靠后。
可以看
“好的公办校,我们进不去,那进好的民办学校,总是可以了吧!”诚然,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想的,无论是京籍还是非京籍家庭。
比如想让孩子进人朝分、师达这些热门民办校。
但民办校也不是说进就可以进的,民办校实行摇号,拼的则是运气。而且越是热门民办校,摇号中签率就越低,北京某所民办校达千分之一的录取概率。
如果摇号失败了,就要被调剂到排名比较靠后的公立学校。
折腾一圈,大多数非京籍又回到了起点:进入普通或者心中排名靠后的学校。
破局!
那么,非京籍家庭如何破局呢?
首先,要打破择校的信息差。
家长们要给孩子提前了解多所学校的入学要求,掌握入学难度。3月16日的新浪&微博择校展为家长们提供咨询学校的机会,届时80+所京城学校参加择校展,家长们可在展会上获取多所学校的最新入学信息。
其次,掌握入学政策和规则。
了解所在城区的入学政策、转学政策等信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孩子选到更为匹配的优质学校。
3月16日的展会设立了“新浪VIP家长私享会”特色环节,邀请了资深的京城升学规划老师给参展家庭带来免费的升学规划讲座。此外,还有“专家咨询一对一”环节,为参展家庭量身定制择校方案。
最后,给孩子选择一条适合Ta的路径。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