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小升初,卷的背后是什么?

在北京海淀怎么有点儿邪门儿?小学生英语卷到大学水平就为了上个中学六小强。
这种卷在某种程度可能不值得全国家长借鉴,反而是把路走窄了。甚至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卷代表了部分海淀家长思维的局限性和死脑筋,这话可能会冒犯很多人,先保留个人意见。
可能听到这样的话突然会觉得面目可憎,但是为了孩子,这种声音还是要表达出来,海淀家长一般是高知的代表,而且典型的海淀家庭是名校毕业,科研院所任职,或者在科技大厂做码农,一直到高管。
但你看同在北京朝阳的家长,甚至上海、广州、深圳的家长,这波家长什么背景呢?
这波家长通常是经商、贸易、金融、制造,文艺这些领域,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要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走南闯北跑江湖。他需要去接纳和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情况。
你把这两个一对比,你就能发现,虽然海淀的典型家长社会地位是不低的,但是他们的世界和圈子是相对清净的、纯洁的、单一的,所以也容易导致他们只看见读书、名校、成功这一条路。
他不知不觉就会希望我孩子也走上父母成功的这条路,而且要比父母走的更好。于是大家开始比嘛,谁在这条路上更卷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径依赖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视野的狭窄。
而朝阳、沪广深这一家庭,他能从三教九流,从社会染缸里边,他能看见各种道路。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孩子道路千千万,我们没必要在一条路上死磕死卷。
短期呢,这样的想法很难说服谁。你说小学就能考到大学六级水平有什么不好呢?你说读书名校成功这条道路有什么不好呢?也说不出来。毕竟人家六级成绩已经在这摆着呀,那看着人家就是卷赢了呀,人家就是上了六小强了呀。
但是看长期看重点,要知道教育有一个共识:就是好的教育,是来自真实世界的;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激发不同孩子不同天赋的。他就不可能是在一条路上卷到死,卷出唯一一个第一,那才叫教育,不可能。
所以倒推过来,单一的比拼一定是错的,就这么简单。所以说不管什么样的学习规划,升学规划,教育规划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情况,我们家庭情况,适合自己的还是最好的。
孩子与孩子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的差距,是家长对【教育认知】的差距。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成功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你必须要给孩子做升学规划和学习规划,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用升学规划抹平升学【信息差】,通过学习规划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