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升小全攻略出炉!附常见疑问全解答,超强科普帖!

不同户籍学生的升学
路径选择
上海地区中国籍的孩子,幼升小主要是以下四种升学择校路径:
公办对口
公办对口的主要准则是“就近入学”,注意:就近入学≠最近入学!就近入学是指:由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安排入学,比如说像明珠、静教院,明强,高安路一小等。
而就近入学看的是孩子的户籍对口哪所小学,然后按照户籍条件、入户年限等信息安排入学。对口地区具体参考每年区教育局发布的对口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小学对口会发生变化,家长要随时关注所在区域教育局发布的最新信息。
民办摇号
2020年起,上海民办小学的招生正式开始采用“摇号”的方式,即当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实行电脑随机抽取。
每年都会有不少教学质量优良的民办小学出现超额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办小学都必须采取“摇号”这一方式。当你所报学校的报名人数没有超出计划招生人数时,那就意味着不用摇号就可录取。以普陀为例,上海安生学校今年的报名人数就没有超出计划招生人数,没有摇号,全部录取。
而学校的选择上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走体制内路线的,比如正达,逸夫,兰生复旦等,这类学校没有外教授课,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是将来意向走国内传统教育路线家庭的首选。体制外的路线,比如世外、平和,星河湾,协和等,这些学校适合未来走国际升学路线的家庭,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也会覆盖国家的课程。
另外,2022年起上海大部分民办学校由政府购买学位,需要家长支付的学费减少了许多,甚至大部分学校无需支付学费。
零志愿
零志愿意味着只要是上海市适龄儿童都可以报名,不影响公办排序,也不影响民办志愿,比如大家熟知的“三公”学校,这类学校需要提前去规划,幼升小阶段,只有上海市实验学校这一所可以去参加考试,没有学区房和户籍的限制,并且和公办对口、民办摇号并不冲突。
上海市实验学校
学校性质
公办十年一贯制,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3年,比正常学制提前2年读完高中,节省了宝贵时间。
招生范围
全市招生
学校地址(小学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1316弄1号
上实小学部录取流程
官网报名→网筛→机考→面谈→录取,面向全市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约60名(学制四年)
上实是一所小初高十年一贯制学校,面向全市招生,且不影响公办对口、民办摇号!
虽然上实的招生要求十分严格,末位淘汰制也被很多人吐槽,但是每年依然有无数家长争先恐后填报这所学校,主要是填报不占志愿,有意愿的可以一试!
特殊公办学校
这类学校很多家长不是很了解。报名特殊公办学校往往需要学生满足特定的条件、冒一定的风险。
而对于上海地区外籍和港澳台适龄儿童这类家庭的孩子,由于身份的优势,选择面更广一些,升学的路径基本是以下四种: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比如上海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美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协和外籍子女学校。
公办学校的国际部
比如上中国际、上实国际、复附国际。
民办学校的国际部
比如宋庆龄国际部、中芯国际、协和国际。
民办双语学校
这四种升学路径,前三种都需要参加升学考试来获得入读的资格,而民办双语,和所有的中国籍学生一样,参加民办的摇号,然后通过摇号的结果来进行录取。
以上为上海幼升小的全部升学路径。
继升学路径的科普之后,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家长~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问题,供家长们以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吧!
常见疑问解答
什么是人户分离?在哪里办理?
有很多家长对于“人户分离”这个概念,不是特别了解。
1. 什么是人户分离?
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户籍在a区,居住在b区;或者部分区规定,户籍在本区,但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在同一街道的就是人户分离。换句话说,只要准备报名的学校不是孩子户口所在地对口的那所学校(除报民办学校之外),那么都应该算是人户分离。
2. 同区不同街道也要办理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可以分为:区内人户分离和跨区人户分离两种情况的。你没出区就属于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同区不同街道这类,为什么不同街道也要办呢?因为你住的的街道正好超过了你户口对口小学的招生范围,但是小孩要上户口对口的小学肯定就要办理。
3. 什么时候、在哪里办理,需要什么材料?
在4月28日 (2023年的时间)之前带着孩子和材料去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
部分区线上也可以办理:
回执示例图
4、办理流程
通过“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中搜索“人户分离居住登记”,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业务聚合页,市民可在聚合页内选择办理服务事项(居住登记受理或注销)。
5、所需材料
(1)有房产携带材料:
产权人身份证、房产证、小朋友户口本、小朋友与产权人的关系证明(如出生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等)。
家长们注意:如果你不是产权人,那你带孩子去的时候,还需要带上你的结婚证等能证明与产权人关系的证件。
(2)无房产携带材料:
户口本 (并复印一张带有孩子身份号码的一页)租赁合同 (做备案登记) 、寄宿信息表格、儿童出生证明等。
如果有人摇民办失败,我能替补上吗?
1.什么是超额摇号?
在学校当年度的招生简章中,会说明本年度招多少学生,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就会触发摇号,举个例子,学校今年招100人,实际报名人数250人,那就会随机电脑摇号100人录取,另外150人就遗憾落选了。
2.没有摇中,再去哪?
按同类排序靠后原则回公办,如果对口公办已经招满,就统筹到其他公办。
3.什么是同类排序靠后?
指的是同样条件情况下,统筹时排在满足该条件人群的后面。比如同属人户一致类,但却选择了民办学校,可惜没进入民办,于是就进入了统筹,此时因为该生满足人户一致的条件,就会排在人户分离这一档之前,在人户一致且最初就选择公办学校的学生后面(每个区的招生政策略有不同,具体参照各区招生细则)。
总的来说,公办小学的录取顺序就是:
第一档:人户一致且直接报名公办小学,未报名民办小学;
第二档:人户一致但选择民办小学但并未被录取;
第三档:人户分离有房产且直接报名公办小学,未报名民办小学;
第四档:人户分离有房产,但选择民办小学但并未被录取;
第五档:非沪籍居住证积分满120分且有房产;
第六档:120积分有房产,民办未录取;
第七档:人户分离,无房产;
第八档:人户分离无房产,民办未录取;
第九档:积分不满120分且无房产;
第十档:外籍生源。
每一档又会按照入户年限、户口组成等进行排序入学,很多公办小学第一档的就能满足招生,就算人户一致、报出生户口的也可能被统筹。根据这样的录取排序,很多家长,尤其是对口热门小学人户一致的,就不会再冒着被统筹的风险,报名民办小学了。
报的调剂志愿的学校,一志愿已经摇号,调剂志愿还有机会吗?
没有机会。
为什么我会先收到调剂志愿顺序号的短信?
正常现象,没有影响,如果一志愿摇中,就不会再参加调剂志愿摇号了。
外省回沪上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如果你不是上海户籍,首先需要到上海办理居住证和社保。上海市教委规定,来沪人员子女在上海幼升小,父母一方要持有两样东西,第一:居住证。第二:满六个月的上海职工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简单来讲就是六个月社保或者是连续三年的灵活就业记录,多数的非沪籍家庭,都是提交社保记录。
另外,关于120积分, 这不是小朋友上学的必要条件,但是没有这一项,入学的录取优先级相对低很多,比如当某公办小学只有一个录取名额,现在的候选人是你和邻居家孩子,你和邻居都是外地户口,但是邻居有120积分,你没有,那学校就会优先录取邻居孩子。
最后,从外地转来上海上学,具体能上哪所小学,需要提前咨询相对应的学校询问是否有空余的学位。
民办调剂志愿怎么填?可以不填吗?
按照规定,每个学生可填报1个民办报名志愿+1个民办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分为三类:
1. 同校调剂(同校内住宿或走读等分类计划间调剂);
2. 区内调剂(就读意愿区内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
3. 集团内调剂(同一集团内外区其他民办学校间调剂);
可在3类调剂类型中选择一个调剂志愿,也可以选择不填调剂志愿。
线上报名民办学校时,若报了不符合条件的志愿,会怎么样?
对于需家长确认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的计划,各区可组织验证,验证时间大约在5月中下旬。验证不通过的将不予录取。如报名调剂志愿,按调剂志愿的相关规则录取;如调剂志愿未录取或未报名调剂志愿,由其就读意愿区按公办学校招生办法安排入学。
哪一类家庭不建议参加民办摇号?
如果自家的房子和户口本身就在优质学区,对口的也是学位较为紧张的好公办学校,那么建议家长不要去摇号了,没有冒险的必要,万一让孩子失去了进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机会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了!另一方面,如果对口的也是口碑不错的热门初中,且招生简章中明确表示学位预警,那也是不建议去摇号的。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