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 | 人大附中早培项目,学习笔记

在学习《走近人大附中“早培班”》时,读到下面这样的话:
大学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产地”,但人才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中外高端人才在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上的差距是从教育的起点开始拉开,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逐渐加大的。
教育起点以及小学、中学初始阶段所形成的缺陷往往是根基性缺陷,是制约一个人最终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
在信息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时常感受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的现状,是由两三年前决定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之前决定的。现在的选择,决定了两年后的无奈。
对早培的了解,我不深入,做一下调研,整理笔记如下。
一、早培,是什么
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指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的实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 年 10 月 31 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2010 年初,人大附中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首届初一年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简称“早培班”)的学生于 2010 年 9 月正式入学。在基地成立之前,人大附中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和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
作为国家批准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人大附中“早培班”计划用 3 年到 3 年半的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级至初、高中的全部课程,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专项科学研究,“早培班”还与中科院、社科院及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延请院士、教授进入“早培班”带学生,发现学生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
二、早培,为什么设立
一般认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似乎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无关,大学才是拔尖人才的终端“产地”。所以,有人提出,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必须从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大学抓起。谈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也多着眼于高等教育。
可以说,大学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产地”,但人才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中外高端人才在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上的差距是从教育的起点开始拉开,在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逐渐加大的。教育起点以及小学、中学初始阶段所形成的缺陷往往是根基性缺陷,是制约一个人最终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
因此,基础教育同样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中学教育乃至小学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优秀学生“壮腰健肌”,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才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拔尖创新”。
三、报名
2023 年 5 月 30 日发布报名通知,2023 年 6 月 2 日 15:00 截止报名。
四、全真模拟
2023 年7 月 17 日 19:00-20:30
五、初筛
2023 年 7 月 20 日上午 8:30-11:00
六、复筛
2023 年 7月 23 日 上午
试时间为 1 个半小时,语数英共 74 道题,题量大。
英语今年占比很大,有 4 页,整体难度在 PET 和 FCE 之间。阅读题量很大,难度在 RE2 左右,其中考了一篇 chatGPT 相关的短文。
数学有 2 页,考到了 Farey 数列、连分数、密率等,学生反馈填空很难,选择简单。二星题占比大概 40% 左右,三星占比 30% 左右。
语文有 2 页,古诗文多,考到了文言文田子为相。
七、入营
2023 年 7 月 26 日 全天
上午:数学+语文英语
第一场数学。看一个关于身份证校验码生成的视频,然后考察如何生成校验码以及相关衍生问题。
第二场语文英语。PPT 在大屏幕上显示题目,每题计时,到时间自动跳转。语文考察了阅读理解、文言文和诗词。作文是以“我是一棵在校园里的树,有一天中午……”为题进行 300 字写作。
下午:语数英+团队合作+班会
第一场语数英。还是 PPT 在大屏幕上显示题目,每题计时,到时间自动跳转。题目为语数英综合,前半段填答题卡,后半段写答题纸。答题卡大部分都是英语题,答题纸对应的有奥数题。每道题给的时间差别很大,有的给的时间很多,有的则只有 10-15 秒。
第二场团队合作小活动。跟去年差不多,也是用吸管制作一个可以转移乒乓球的工具和容器,限时 30 分钟。
第三场班会。让孩子们说一下长大后有什么梦想、如果30年后的自己穿越回来,你觉得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等等。
八、录取
2023 年 8 月 2 日 短信形式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