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小升初名校指标的几点不成熟思考

参与海淀小升初的家长都知道,往往很多名校每届有几百甚至近千学生,但在登记入学时只有几十或者一百出头的指标,而且这些学校一般不参与二派或二派剩余指标寥寥,那么这些指标哪里去了呢?尤其今年“阳光”招生的背景下,这些指标能不能也“阳光”一下呢?姑且在此乱猜想一下。
1.教职子弟入学。这个子弟可能范围会广一些,不仅本校、集团校,甚至可能扩展其他校的,教育系统内;而且不仅直系父母,还可扩展到三代爷奶奶姥姥姥爷等。毕竟体系内教育资源得天独厚,不乏博士、硕士之后,当然优选了。
2.蒸包入学。能走这条线的,孩子父母都是国家关键人才,基本都是身居要职或者保密岗位,或者高科技人才,这类子弟必须收啊。
3.附属小学入学或者直升小学入学。这部分人数每个学校差异较大。
4.自主招生入学。据说今年很多集团校的三梯队都报超了,估计这也是电话指导(dz)报名的结果吧。这批不管是娃娃游学还是老师游学,都会占用本校的资源吧,也当做是一种点招吧。
5.可能还有一些方式,未曾可知。毕竟有些xsc指导群里号称某某老师或某某教育机构可以有指标进名校,大概50、70、90不等,也有些重点小学30可以进。今年也有些群里所谓的老师在叫嚣可以联系操作…往年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另外还有很阳光也值得其他区推广的方式,如丰台区是五下、六上前180元能进丰台十二中(丰台是十二中一家独大可以这样,其他区没那么好操作)。
之所以阳光,是因为明明是3%头部孩子们玩的游戏,现在卷进来30%的孩子,造成了家长们恐慌,投入巨大精力鸡娃内卷,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负面社会效应。
国外藤校不都是这样吗?那才是一场全球范围内超级豪华点招,要么拼绝对智商,要么拼财力,要么拼父母身份。只是少数人能玩的游戏,太多人玩就挤占有限资源了,那还怎么玩。所以政府肯定是要干预,要回归啊。
所以普通人要挤进某个圈子肯定要挤个头破血流,筋疲力尽,如果孩子是那块料那就试试,如果不是那块料,干脆趁早做别的规划才是正道。
小学成绩和初中成绩关系大不大?不好说。因为相关因素太多了。有些孩子在小学竭尽全力,获得90分。有的孩子在小学轻轻松松,获得85分。有的孩子进了初中,就追星,打扮,早恋。有的孩子收拾心情,真正开始好好学习。…… 所以,逆袭的很多。掉队的也很多。 未来无限可能啊。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