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升初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掐尖招生”现象 家长表示:我很愤怒但也很无耐

近日,央视的一次暗访揭露了北京市部分学校在小升初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掐尖招生”现象。所谓“掐尖”,即是学校通过非正规手段,提前选拔并招收优秀生源,以此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这种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破坏了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报道,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组织选拔考试、参加杯赛、筛选豪华简历等方式,暗中进行“掐尖招生”。这些行为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不公。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学习而出现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出现心理问题。
教育部已经多次强调,不得将中小学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未完全扭转。专家指出,当前不少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导向依旧停留在唯分数、唯升学的层面,这是招生乱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暗访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学校的违规行为,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名校率,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招揽优秀生源;另一方面,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也愿意参与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社会对名校和高分的过度追求,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分数竞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任何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整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同时,也应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不再单一地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暗访事件揭露的“掐尖招生”现象,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家长有话说
有家长表示,这种招生方式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教育资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夏令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另一位家长指出,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奔波在各地的课外辅导和培训之间,这种课业压力的无形增加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些家长认为,“掐尖招生”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普通孩子或者开窍晚的孩子就永无出头之日。这种行为会让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没有被选上的孩子将得到更少的教育资源,之后成才的可能性也会更小。
还有家长提到,孩子在高中之前的学习能力未必能够完全展现出来,从小升初就开始掐尖是不科学的做法。
还有家长直言:我很愤怒但也很无耐!
这些意见反映了家长们对当前教育现象的担忧和不满,他们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同时,也希望能够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不再单一地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