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中考考前叮咛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99 浏览




考试安排 

图片


试卷结构

内容

分值

题量

一、古诗文

(一)

默写与运用

约12分

4-5

(二)

古诗文阅读

约24分

5-8

二、现代文

(一)

现代文阅读(一)

约16分

3-4

(二)

现代文阅读(二)

约18分

4-5

三、综合运用

约20分

3-5

四、写作

60分

1

合计

150分

23-26


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相关说明

1.难度结构:试题中的易、中、难比例适当。

2.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时间分配

上海中考语文总分150分,作文60分,占了总分的40%,可以说是占了半壁江山。

语文的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通常50分钟做基础知识部分,40-45分钟写作文,5-10分钟检查。


最后几天安排

一、回归课本。按照知识点系统地再梳理一遍课本。特别是古诗文默写、古文阅读理解、名着阅读,这部分考查的是课内知识,需逐篇重新再复习一遍,确保一分不失。

二、仔细审题。看题务必仔细,审题务必认真。重要题目逐字逐句地读两遍,弄清题目要求是什么。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可先浏览全文,阅读时勾划关键词句,理清文章内容和问题要求。看完就能立刻答出的要当时写好,稍有疑惑的带着所设问题,再精读课文思考作答。拿不准的题目可先放一放,但要做好标记,回头补做,以免忘记。

三、有序答题。语文考试时间是100分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时间充裕。但也要有意识地把时间分配好,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对于部分学生也可根据自己习惯先诗歌古文部分,再到现代文部分)有序作答,以免出现漏答、错答等情况。

四、规范答题语言。主观题要根据平常训练的答题技巧,合理组织语言,写出规范的答案。有时也需根据分值分层作答,像三分通常是三个要点;四分是两个或四个要点等。答案要字数适中,可以根据答题卡上的空白,灵活作答,一定不能超过答题纸划定的横线,更不可写错答题区域。

五、作文出彩。除对题材、体裁、范围进行审题外,还须认真阅读“提示”和“要求”。中考作文特别忌讳开头冗长,结尾拖沓,中间空洞,标点不清,语病连篇,书写潦草等。

六、卷面书写。考生要注意书写工整、干净、整齐划一,出现笔误修正时,只需用一道斜线划去,不要涂抹,更不能在答题卡上随意涂鸦。

七、最后复查。复查时一定要先看题目,再查答案,切忌只看答案不看问题的做法。如果时间紧迫,可对重点问题(分值高的)进行重点复查,对于查出的问题,坚决改正的同时注意卷面整洁,拿不准的就跟着第一感觉走。


古诗文部分注意事项

1.课内古诗文背默:默写部分要关注易错字词、名句、对偶句以及能表现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古诗文理解:要把握诗文/文文之间的共同点。

3.文言和文常知识记清楚,尤其是名号、朝代、作品。

注:以下是今年中考古诗文板块考查概率较大的篇目,请好好复习!

古诗词:《江南春》《迢迢牵牛星》《观沧海》《天净沙·秋思》《望岳》《游山西村》《野望》《黄鹤楼》《渡荆门送别》《卖炭翁》《过零丁洋》

文言文:书戴嵩画牛》《陈太丘与友期》《狼》《答谢中书书》《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鱼我所欲也》


说明文/议论文部分注意事项

1.能准确判断文体(可依据题干判断)

2.注意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3.作用题内容上往往要考虑说明方法,结构上要考虑照应。

4.议论文中论据能否删去:材料与论点不相符的要删除,重复的也需要删除。能证明论点的类似事例,不删除的理由一般从古今中外,身份国籍方面去区别。

5.说明文开头作用:

(1)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引(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引出下文……

6. 议论文开头作用:

①引出中心论点(题);

②充当文中论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③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记叙文部分注意事项

1.能区分偏散文类还是偏小说类(可依据题干判断,看有无人物形象相关题目)

2.读懂文章需要问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3.阅读顺序:标题——题干——文章

4.四大基本题型及应对技巧熟记于心(先判题型,再结合内容使用技巧)

5.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有几点

6.尤其关注句子含义题、标题含义和作用、结尾作用题

7.结尾作用题不要忘记艺术效果分析

8.情节概括,尤其是修辞描写作用涉及到的内容概括,可采用先概括出“词语”再扩展到句。

9.赏析题一般给出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若句子很长,可将其分层,找多个角度赏析。

10.语文是踩分式得分,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能答尽答,注意条理清晰。


综合运用部分注意事项

1.《经典常谈》为新增书目,可结合题目加深记忆。

2.十四本名著基础知识与经典人物形象及事件可以做到熟记于心。

3.《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求学经历和《简爱》中简爱的成长经历搞清楚。


写作部分注意事项

1.按类型整理素材:个人成长、世间真情、行走见闻、文化坚守

2.点题:开头、结尾、议论、过渡句、细节描写处必点题

3.依据审题要点去安排详略,合理利用素材,切勿直接照搬

4.开头:第一目的“吸引人”,建议使用:开门见山、借物式(对物要有细节描写)、倒叙式

5.审题:补全题目;划分标题、分析关键词提问、搜寻匹配素材

A 比喻类:要回归本体,优先双线索(虚实结合)如,《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B 过程类:要侧重于详写过程,注意过程间的关系。如,《渐渐明白》

C 指代类:一定要把指代内容交代清楚。如,《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这就是我的选择》

D 若标题中包含了两面性,需要略写另一面,详写标题中一面。《这里也有乐趣》

E 程度类:要用递进法写。如《渐渐明白》《真的不容易》《这事,真带劲》《会心之乐》

6.文章段落安排,750-800字安排在6-8段最佳。

7.急就章应对方法:优先考虑将文章写完整;若内容有偏离,可在后面不断点题;

8.行走见闻和文化坚守可作为重点考虑的素材。

9.需要“拐点”的素材,“拐点”要详写,可利用“文化类”做转折。



发布于 2024-06-12 05:5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