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小升初摇号规则探究:摇志愿还是摇人?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89 浏览 海淀小升初摇号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无论官方的文件,还是绝大部分人的认知,都是摇志愿,按志愿摇号,一志愿报名人数低于计划人数才会进入二志愿。但是,每年小升初似乎都有一些背离这种摇号规则的地方,就是出现一志愿有人摇不中,但二志愿反而有人能摇中的情况。当然,这种特殊情况可能是假的,很多事情传来传去就会变样子。今年小升初又出现了这种传言,也有群友给出了某种解释,我感觉挺有启发。现在我把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摇号规则和另一种比较奇特的解释都帮大家梳理一下,具体如何留给大家判断吧。一、经典规则(摇志愿)经典规则,其实就是大家心中认为的那种规则,在各种政策文件中也是这么写的,其要点是以下几个:1、大家填报志愿。2、进入志愿系统后,每个人被随机赋予一个数字(编号),参与摇号的不是孩子的名字,而是这个编号。3、所有报名A校的一志愿的人进入摇号池子。(1)报名人数少于计划人数,全部录取。(2)报名人数多于计划人数,摇号录取。4、所有学校的一志愿按上面的规则录取完毕。5、如果A校一志愿没有录满,如计划人数100人,一志愿只有60人报名,则40人就剩余到二志愿。二志愿的规则和2(1)(2)一样。6、所有学校的二志愿按上面规则录取完毕。7、如果有学校还是没有完成计划,则进入第三志愿,以此类推。这里还有一个视频,大家可以看看。(视频来自网络),时长01:13通过上面这个规则,我们知道,上一个志愿录不满才能进入第二志愿,所以不存在第一志愿有人没有被录取,但第二志愿有人录取的情况。同时,大家也要清楚,很多你认为的中等校,很可能一志愿报满,即使留下少量名额进入二志愿,其中签率也会变得很低很低。二、类中考规则(摇人)首先声明,这个规则来自于某位群友的思路,我只是进行了整理。不是说这个思路好,而是这个思路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一志愿不中签(证明一志愿就满了),但有人二志愿中签(证明一志愿没有满)。当然,这个规则理清楚之后,什么二志愿没中签,五志愿中签等都能解释了。为什么我称之为类中考规则呢?因为中考就是这个规则。中考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中考分数,然后按中考分数排名,同分的,先看语文,再看数学,再看英语,不行就随机分配排序。就是说,最后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前后顺序,如两万个考生,就类似两万棵前后排列好的树,从第一棵树到第两万棵树,每棵树都前后顺序。(大家理解为1-20000的编号也行)中考实施的是分分清原则,就是排在前面的,无论哪个志愿都比排在后面的要优先。对于小升初而言,类中考规则怎么摇人呢?我们先假设,四所学校招生,24人参加摇号:人大附,招生计划2人(一类校)清华附,招生计划3人(一类校)交大附,招生计划3人(二类校)清河中,招生计划5人(三类校)这里的一类指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会填在一志愿,二类校指大部分人填在一志愿,也可能有人填在二志愿,三类校指大部分人会填在二三志愿。3.2万个小升初的孩子(24年)统一进入摇号系统,每个人随机分配一个编号(1-32000的编号)相当于中考成绩排序。由于这个1-32000号是随机摇号摇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摇人。摇完人之后,第一个人(可以是1号,也可以是32000号,按这个顺序,也可以再次根据编号随机摇一个人出来,比如第1245号作为第一个)第1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志愿,其第一志愿报的人大附,直接录取。第2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是人大附,直接录取。(人大附已经满额)第3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是人大附,不录取。再检索其第二志愿,报的清华附,直接录取。第4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河中,直接录取。第5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直接录取。(清华附,第3个人是第二志愿录取,第5个人是第一志愿录取)第6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人大附,不录取,再检索其第二志愿,报的交大附,直接录取。第7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直接录取。(清华附已经满额)第8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人大附,不录取,再检索其第二志愿,报的清河中,直接录取。第9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不录取,再检索其第二志愿,报的交大附,直接录取。第10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交大附,直接录取。(第6、9人第二志愿录取交大附,第10人第一志愿录取交大附)(交大附已经满额)第11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不录取,第二志愿报的清河中,录取。第12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不录取,第二志愿报的交大附,不录取。没有第三志愿,所以第12人一派没有任何学校录取。第13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人大附,不录取,第二志愿报的交大附,不录取,第三志愿报的清河中,直接录取。第14个人站出来,系统开始检索其第一志愿,报的清华附,不录取,第二志愿报的交大附,不录取,第三志愿报的人大附,不录取,第四志愿报的清河中,录取。(清河中,第4人一志愿录取,第8、11人二志愿录取,第13人三志愿录取,第14人四志愿录取)(清河中已经满额)(后面还有10个人要站出来,但全部都没有机会了,所有学校已经录满,都只能在一派毫无收获)我们看到,摇人虽然可以实现一志愿和二志愿同时中签的情况,但这可能造成的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有很多这种情况。在前面的模拟中,一共24人参加摇号,第12个站出来的一派无收获,如果其在前面站出来,是可能有收获的,第15-24个站出来的也是如此。我们用较大篇幅模拟了这种摇人的方式,我感觉不太像这种方式,否则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一志愿不中二志愿中的情况。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些特殊情况可能是有人搞错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就是这种方式。有人说我是在瞎扯,其实你读了这个也不吃亏,毕竟中考就是这么录取的,先提前学习一下吧。对于这种方法,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站出来”,有人认为是按编号站出来,所以先填志愿的人会占便宜。这个肯定是无稽之谈,给每个人赋予先后顺序和什么时候填完志愿并提交无关。但确实第一个站出来的(无论因为编号还是摇出来的)无论第一志愿填什么都是必中。三、结论我还是没法解释,为什么有的学校一志愿有中的,二志愿也有中的,我只能认定这种情况是误传,除非大家能给我更真实的证据。至于摇人这种方式,写出来,不是说这是小升初的方式,而是中招方式。同时,通过模拟也批驳那些个例的情况,摇人的话,多志愿同时中签就不是个例,而是有很多例子。再补充一点,官方曾经公布过多少人一志愿走,多少人二志愿走,其实绝大多数人可能百分之八九十,还是一志愿走的,所以,摇人这种方式并不能解释这个现象,因为摇人会出现很多二志愿中签的情况。我无法解释,那么,你有其他的解释吗?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