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7天就要中考了,教你一招作文提分秘诀!

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 00后女老师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4 浏览




让我们来看一篇作文,作者是老陈班上的一位学生,现在已经考进大学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读。


请注意红字部分,尤其是黄底色的部分。这都是和原稿相比的修改之处。


终于完成了(修改稿)

                     

“就差你没完成了!”体育老师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我,摇了摇头,“怎么又是你?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这套动作啊?”“是啊,你是不是四肢不协调啊?”几个调皮的男生在边上起哄。

哎,垫上运动这一套动作我总是做不好。不是肩手倒立坚持不了三秒,就是最后站不起来,我已经认真练习了一个月了,可依旧见不到成效。

这是一组中考体育动作,要求进行一个前滚翻分腿起,接着一个前滚翻后肩手倒立,再抱腿起。听上去好像挺简单的,但一旦做起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七歪八倒,手忙脚乱,一个不小心还会四脚朝天。几个男生干脆给我贴了一个“四肢不协调”的标签。

可能身体构造和别人不太一样呢?我这样安慰自己。可安慰归安慰,终归要中考的呀!

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过去的一个月,我只顾着自己练习整套动作,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看来我不能盲目地一味蛮干,我决定从这套动作对上肢力量,柔韧度等方面的要求来做一些对应的锻炼。

第一个星期好几次都差点放弃,每天好不容易做好作业,洗好澡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大觉,却还要做平板支撑、卷腹、拉韧带。最痛苦的就是拉韧带,那种每次都又痛又麻的感觉简直把人逼疯。第二天起来身上又哪儿哪儿都疼,短时间又看不到成果,我常常又急又累。难道我要一直被贴上“四肢不协调”的标签吗?不,我不想!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自己,咬牙坚持。

过了两个月,效果似乎慢慢体现出来了,我的身体轻松多了,做垫上动作的时候也连贯自然多了,感到身体轻盈而充满力量。

看来我马上就可以完成这套动作,马上就可以撕掉“四肢不协调”的标签了。

但我的终极目标还在等着我完成,我开始认真观察为我们做示范的女生的动作。原来在这里借助用脚蹬一下的力而不是用脖子强行“拱”会使动作看起来更连贯;原来下巴紧贴胸口,脖子就不容易扭到了;原来在最后并腿起的时候可以借助惯性……我边看边学,觉得自己离完成这套动作越来越接近了。

终于到检验成果的日子了!我是否能成功完成?又是否能成功撕下令人尴尬的标签?我既期待又忐忑。

站在垫子前,举手示意,第一个前滚翻分腿起……一切都很流畅,到最后的肩手倒立抱腿起了,我默念诀窍,借助惯性,动作要快,肩手倒立——“1、2、3,起!”成功了!我终于完成了!

“完成得很好,满分!”终于等来了这个声音。老师笑着看着我,点点头,“你终于完成了。”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终于撕掉了“四肢不协调”的标签,终于完成这套动作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耐心、恒心,相信我会继续完成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我们来看这篇作文的修改稿。说实话,从素材来讲,体育运动的素材算不上新颖;从文采来讲,也谈不上文采斐然,只能说比较连贯自然。同时从文章本身来看,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的,比如结尾部分稍显套路。但是在考场作文中,这篇文章上A档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红字部分是这位同学在老陈的建议下做出修改的地方:

  1. 老师的话在首尾部分形成反差,突出我的努力换来了“终于完成”了的回报。同时自然点题。

  2. 以被贴标签——想撕下标签——用实际形动来撕下标签——最终撕下标签为一条线索,写出自己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过程。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首尾部分老师的话和“贴标签——撕标签”这条线索给删去的话,这篇文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在文采和素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为文章增加一条线索是现实可行提分秘诀。



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文章,这是好几年前浦东一模作文《告别》,这篇文章是样卷,得了57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把划红线的句子删去,这篇文章会怎么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优美的辞藻,素材也是比较传统的。


但是作者以《水调歌头》作为线索来贯穿全文。关键是每一处选用的原句和文章的情节都能较好地契合在一起。


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与老师要与我们离别的情境相吻合;


比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就设计了参加比赛朗诵《水调歌头》变换队形的情节(客观来讲这里的描写是稍显薄弱的,但至少作者有这样的意识就很好)。


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与老师离别的伤感化为对彼此的期许、祝福,文章以美好的祝愿收束,意味深长。


让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如果如果把文章里引用《水调歌头》的句子都删去,这篇文章会怎么样?



其实无论是什么作文题目,上海中考作文都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成长经历,反映自我思想和认识的变化。即文中的“我”是有变化的,是有“精神成长”的。因此,为文章设置线索就有助于表现这种“自我成长”。


如第一篇文章中:被贴标签——想撕下标签——用实际形动来撕下标签——最终撕下标签  就能表现出表现出自我的成长。第二篇也是一样。


当然,线索也不能乱设置,否则反而弄巧成拙。


比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以“看到天上大雁北归”作为线索。他写自己参加艺术团选拔失败,内心沉郁。然后突然抬头看到天上大雁北归,想到候鸟迁徙的漫长和艰辛,于是决定奋发向上,继续训练,终于在第二次的选拔中选上了,暑假去参加集训。这时他走出了训练场,抬头又看到了北归的大雁,心中默念对大雁的感谢,并且决定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己也要拥有大雁般的意志精神。


可是大雁北归是在春季啊,到北方进行繁殖。然后到秋季的时候再往南飞,到南方越冬!大热天的,暑假去集训,哪能看得到大雁啊?!


所以线索虽好,但是也不要乱设置哦~




发布于 2024-06-09 10:13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大语文教育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