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 学区房?

6月5日是海淀小升初一派揭晓的日子,在这关键性日子的前一天,我想写写小升初。
北京的小升初一年一个形势,今年在焦点访谈以朝阳一个民办校小升初祭旗后,貌似小升初起码在明面上终于回到了阳光化的阶段。
之前喧闹的MD和点招貌似已然流于形式。
但要知道目前一派除了个别学校之外,其他学校的一派名额并未有大幅提升。
这说明,学校并未真正放弃对学生的筛选去进入一个听天由命的状态。
毕竟生源为王,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因此,我相信,即便如今风声很紧,但早已在与朝令夕改的小升初规则的博弈中,被砥砺得炉火纯青的精英学校们,依旧可以夹缝生存,衍生出新的筛选方式。
我们在此处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不知今年是否会将发力点放在二派上?
若果真如此的话,我倒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起码,它第一次将一直试图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潜规则公诸于世。
即,基础教育,尤其是低幼阶段的教育,拼的是家长。
其实这早已是每年小升初时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对生源的挑选不过就是一个外显的表象。
如果没有家长的提前布局,很少会有孩子主动去说要去牺牲玩耍时间去学这个学那个,尤其是那种一坐就几个小时的学科类培训,更是如此。
所以,与其说小升初挑的是生源,不如说小升初挑的是家长。
挑的是那些以各种形式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
北京小升初的二派主要就是针对本学区内孩子实施的派位。
海淀又是一个教育资源分布极为不均的地方,学区之间差异很大。
那些可以投资重金在优质学区资源地购房的家长,理论上讲也是更为重视教育的群体,他们所养育的孩子,大概率综合素质会要相对好一些。
在这样的孩子中去筛选,虽然比不上之前全区范围内点招海选所获取的生源,但大概率也会得到相对高一些的生源质量。
那么将名额向二派倾斜或许就成为在严格限制全区点招下的理性选择。
如此,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讲也都是一个不错的引导方向。
起码孩子不用再被各种杯赛所裹挟,不用再让那些莫名其妙的考试所左右,不要再被什么无聊的“三好”所压迫,而家长也可以不用在每次小升初之前,惶惶不可终日,反而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即提高自己的“钞”能力。
如此,或许可以真正实现低幼阶段对孩子的减负,并起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焦虑,并更好地实现教育为维持社会稳定而服务的目的。
因此,若这次小升初能真的能将发力点放在二派,我倒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还可以在如今地产大面积疲软的状态下,提振地产经济,让“无形的手”配置资源。
小升初终将成为云烟,而教育的路依旧还要继续下去。
对于家长来讲,其实还是那句话,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我们内心坚守百年树人的初心,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来去规划孩子的教育安排。
这或许才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吧。
祝福每一位在小升初中历经磨难的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心想事成。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