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个非点招时代来了

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9 浏览




从2011年开始,北京出生人口快速上升,这批孩子2024年左右开始小升初。海淀区2024年参加小升初的孩子可能超过3.2万人。


2020年之后,北京出生人口开始下降,中间大概相隔十年。


这个十年,小升初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当我们站在这个十年的起点,2024年,我们发现,招生阳光化来了,点招很可能没有了。


这将开启一个新时代,这不一定是个美好时代,教育资源高度紧张,甚至海淀区开始借址办学。


当数量上捉襟见肘的时候,质量的差异更容易成为焦点。


奥数、三好、点招,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如何缓解海淀的压力?也许让孩子不再疯狂涌入海淀是一个办法。


如何缓解优质校的压力?也许让生源分散,让很多学校变得不那么坑,让择校的差异不再那么明显是一个方向。


2022年小升初开始,校额到校普及化,这是一个开端。


2024年小升初开始,不再大规模点招,这也是一个开端。


人数的压力,将如波浪一般,一层推一层,层层叠叠涌向前。这种压力将推进到中考、高考,也会传递到就业。


北京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刘林预测2035年北京高考考生将达到16万人,现在是6万人。


2035年,北京市属高校在校生规模要达到75万人,比2023年增加40万人(增加一倍多)。


在纾解首都功能中,很多部属高校搬离,北京孩子上大学的缺口就要由市属高校补足。


所以,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时代,数量不足的时代。


不足只能带来紧缺,好初中紧缺,好高中紧缺,好大学紧缺,好工作紧缺。


十年,是个具体数字,但这个十年能持续多久呢?也许要后延很长时间。


曾经引以为傲的比例,比率,曾经被其他省市羡慕的,也许都将不那么让人激动。


我们将更加关注如何消化庞大的数量,关注公平性,关注阳光化。


却不知,我们刚刚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追求质量的时代,重新回到解决数量问题的时代。


还好,我们曾经在质量上下足了功夫,并将这种功夫通过集团化扩散开来,形成了重点校和优质普校的格局。


转型,就这么突兀到来,家长,甚至学校都猝不及防,也都需要适应。


更阳光的十年来了,我们会不会将积累的质量瓜分殆尽?


其实不然,生源堆积出的质量,提前压榨孩子潜力的质量,也许并不是一种良性的质量。


回归教育本质,学校做到有教无类,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关注,获得成长,也许更为重要。


十年路口,迷雾重重,海淀家长何去何从?


家庭之于小学教育,父母之于孩子的成长,依然不可或缺。


只不过,我们可以不再功利,不再为了六年级的升学狂卷数学英语,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独特的潜力。


我们常说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阶段,但这个养成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面带微笑的,而非强压的,痛苦的。


奥数,其实很多孩子学得很痛苦,这种痛苦也许就会转为厌学,转为青春期抗争的理由。


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是这个十年的主角儿,更应做好规划。


因为这将是数量过剩,质量不足的时代。没有规划,如何向前?


我们可以放松,可以不在小学阶段卷奥数。


但优质教育资源再次被数量稀释,被均等化稀释,就需要孩子有自我成长的目标。


这是一个新时代,更加考验家长的规划能力。


平均者有平均者的快乐,前进者也要有前进者的执著。


这是一个非点招的时代,脱颖而出不再取决于小学三五年的努力。


但这又是一个必须争上游的时代,我们需要坚持六年、三年再三年,才能在数量的泛滥中跑在前列。


我们更加知道,孩子需要学的不仅是数理化,还包括成长与适应,温度与信念。


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好时代,也是一个坏时代。



发布于 2024-05-31 15:2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上海小升初 原创发布于 家长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广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5 京ICP备2000576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