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摇号新政实施,魔都小升初择校热,在经历了四年的洗礼后,现在已经渐渐偃旗息鼓。要么通过摇号去民办初中,要么就是对口去公办初中,已经成为小学生家长的基本共识。但是,每年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总还是在家长群里会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择校版本,那么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岛叔看来,魔都的小升初,从整体大环境上,已经基本实现了摇号+对口的升学模式全覆盖。但是,在个别特殊的区域,还存在一些择校的行为,但因为总体招生数量很少,并且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其实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其实也没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三公,包括上外附中200、上实、浦外、上外东校等4所具有特殊招生方式的公办初中,总计人数在700人左右。
第二是丘成桐少年班,这是华二高直接从小学生招录生源,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5人左右。
以上都是属于可以公开选择生源的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因为特殊,所以对招录的生源要求也非常高。比如上外附中200,它的面试选拔历来都是很多小学生的噩梦,考试内容涵盖口奥,英语口语,语文综合知识等多方面的要求。再比如丘少桐少年班,虽然没有公开说过如何选拔,但经过了2年招生之后,大家也多少知道了其招生的标准——说白了就是要寻找具有数学竞赛天赋的小学生。
无论是三公还是丘少班,目前都是官方认可的可以自主选择生源的学校,这些都属于明牌,也就是说属于可以放得上台面的择校行为。除此之外,理论上所有的初中学校就都是只有摇号和对口两种方式录取生源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些热门初中还能偷偷暗地里选择生源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挺神奇的,竟也能每年很好的被传承下去,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家长。传说中择校最多的初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著名的华育中学,被民间称之为“一哥”的华育中学。坊间传言,虽然现在必须摇号了,但每年一哥还是在通过各种方式选择挑选优质生源,人数大概在60人-80人左右,约2个班。至于这2个班的优质生源是如何进入学校的,这个众说纷纭,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二是著名的公办初中市北初级中学,被民间称之为“市北理”。坊间传言,市北理每年仍然通过某些隐秘的途径在选择牛娃,人数在80人左右。三是著名的兰生复旦中学,被民间称之为“一姐”的兰生中学。坊间传言,兰生的动作虽然没有一哥那么彪悍,但每年仍然可以有20-30人左右的名额用于选择优质生源,构成理科班的主要力量。四是新出来的上汇实验中学,并民间称之为“上中的亲儿子”。坊间传言,上汇实验背景强大,最近2年还从一哥那里截胡了不少牛娃。并且因为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除了在小升初阶段可以秘密选择20个左右的优质生源之外,还可以在小学阶段就提前通过转学的方式让挑中的牛娃进入学校学习。这些传说中的名校,每年秘密招录优质生源的传说,年复一年的在小学生家长里传承着……这里,我们且不说这些传言的真假和这些秘密的招生渠道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先来算一算:三公700人、丘少班25人、华育80人、市北80人、兰生30人、上汇30人,所有的加在一起,总数为945人左右,也就是大数不超过1000人。1000人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最近几年,我们每年的应届生人数都是超过了10万人(其实远远不止10万),就算每年10万人吧,1000人就是1%。也就是说就算上面这些所有学校的传说都是真的,每年也就只有1%的人能够择校成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里挑一!所以我们应该就能想明白一件事:小升初择校,其实和99%的人是没有关系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摇号和对口才是主旋律,才是你的菜。换句话说,究竟要不要去择校,你自己心里要清楚啊,自家的娃是属于这1%的人群么?——这是每位家长需要认真且客观地好好想明白的一件事。在摇号新政的大环境下,一味的盲目跟风去择校去鸡血,显然是不可取的,对大部分人来说,盲目跟风的结果只有一个——忙了半天最终还是瞎折腾。最后,问题来了,有人可能会问:岛叔,我家的孩子在小学里一直名列前茅,应该就是属于你说的那1%的人群,我们还是想去努力一下,你能告诉我现在究竟该怎么做呢?
全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