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究竟有多少人能走竞赛路线?
-
-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18 浏览
现阶段,真正和升学有关联的其实只有五个竞赛,分别是: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俗称“高联“,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主办;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计算机协会主办。这五大学科竞赛,是国内顶级985高校约定俗成有含金量的竞赛,对大学择校是有很大帮助的。按含金量高低排序一般是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信息学竞赛≥生物竞赛。五大学科竞赛获奖了有什么好处?
1、省一等奖:在上海就是全市一等奖获得者。
①可报名参加清华新领军,初审通过率较高,后续参加校测,通过后就可以免除高考保送清华丘成桐领军班直升清华博士。②通过中科大创新班初审也有很大优势,省一获得者在中科大初试中还能加10分;如果数学物理竞赛学的比较好在参加创新班笔试中可以脱颖而出,然后在高一高二就能降一本线直升中科大。③在报考强基计划时,虽然省一不能破格,但是在校考笔试、面试环节都有优势。强基校测主要就是考数学物理竞赛,如果数学物理竞赛学的好拿到15%的降分优惠会大一些。④在报考综合评价时,往往有竞赛奖项傍身的考生初审通过很容易,降分的幅度20%到40%不等。2、全国总决赛金牌、银牌选手:每年在省一等奖选手中会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进入省队(上海就是市队)去参加五大学科竞赛的全国总决赛。如果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牌(就是一等奖),那可不得了了。
①获得金牌的选手具有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可以直接进入校测环节。②有希望直接保送进入清华丘成桐、北大数学英才班、清华新领军和物理攀登计划、北大物理卓越、中科大少创班等特招班。③在报考综合评价时,在优惠方式上对竞赛生更为友好。如南方科技大学,在数理化三科上获得银牌及以上奖项,校测最高可记满分。3、国家集训队:全国总决赛金牌选手中前60名,有希望被选拔进入国家集训队。到了这个层次,清北的大门已经彻底向你打开了,可以直接保送,就看你愿不愿意去了。我们都知道,搞竞赛的一般不会都从高中才开始搞,其实99%的人从初中就开始搞了。而初中搞竞赛的好处和高中也类似,就是可以进入好的高中。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高中四校,上中、华二、复附、交附,基本上已经垄断了高中五大联赛的生源。四校每年通过自招的方式,希望能招揽到具有竞赛潜力的优秀生源,以便于未来能够在五大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增加高中进入全国顶尖985高校的数量。现阶段高中四校里最著名的四个竞赛班就是上中数学班,华二基科班、复附步青班、交大仰辉班,这也是初中竞赛生们梦寐以求的四个班级。为了能够在初升高的自招里能够脱颖而出顺利上岸,有不少孩子在初中就开始了竞赛内容的学习。同样的逻辑,在摇号新政实施前,初中学校为了能够增加将来进入高中四校自招的人数,同样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招揽具有竞赛潜力的生源。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初中四校,华育、兰生、市北理、上外200,加上新出炉的华二丘少班,现在基本上垄断了初中竞赛生的生源。尤其是华育的8班,兰生的6班,市北的56班和上外200的科创班,都是汇集魔都初中顶尖竞赛选手的摇篮。二、究竟有多少人能从竞赛路线中走向成功?
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了,走竞赛路线,一旦走成功了,红利会很大,对于进入清北等国内一线名校尤为重要。也正因为有着清北这面大旗在前方不断挥舞着,所以吸引了一批批鸡爸鸡妈们趋之若鹜,前赴后继,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去搞竞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竞赛,就是瞎折腾),所谓竞赛要从娃娃抓起……但如果我们再仔细想一想,每年究竟有多少人能从竞赛路线中脱颖而出,走向成功呢?我们可以一起来计算一下:从目前已知的竞赛情况来看,现阶段国内各大985高校,对于竞赛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至少要获得五大联赛省一等奖,才有可能破格录取或者降分录取,要拼清北的,省一还不够,至少要能进入省队才行。省二和省三,现在看来,对于高考升学没有任何红利可言,唯一的好处就是可能因为你搞了竞赛,在高考的时候,你竞赛的这门学科可能考分会考得不错。比如你是数学竞赛生,一般情况下,高考数学你的考分大概率是不会低的。除此之外,其他好处好像也没了,该参加高考的还是参加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别人低一点。换句话说:竞赛生至少要拿到省一等奖,才能算是成功。否则,在竞赛的路线上你就是个陪跑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个炮灰。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每年有多少人能获得省一等奖呢?2022年,上海数学高联省一共计91人,其中进入省队是39人(另有6人上年国集直接入围,不在91人里)。
2022年,上海物理高联省一共计65人,其中进入省队是20人。其他化学,信奥、生物获奖人数更少且含金量更低,这里暂且忽略不计了。也就是说,整个魔都,每年在竞赛路线上成功突围的人也就150人左右,有实力通过竞赛问鼎清北的人在60人左右。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一届,高中三年,每年都可以参加高联的,一共有三次机会了呀。但不要忘了,虽然说机会有三次,但每年获奖的省一人数也都是包含了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的选手的。平均下来,其实对于每届的学生来说,就是150人左右了,更不要说在数学高联和物理高联省一的选手里,还有不少是重复的(既是数学省一,也是物理省一),这些岛叔都已经忽略不计了。按照每年应届生人数10万计算,150人占比就是0.15%,就是千分之1.5,也就是说每一千人里能出1个半竞赛成功的。每1万人里能出15个竞赛成功的。
同样的逻辑, 在高中四校的自招招生也是如此。魔都的高中四校,四大竞赛班,上中的数学班,华二的基科班,复附的步青班,交复的仰辉班,一共4个班是主要用来自招竞赛生源的。按每个班40人计,4个班就是160人。考虑到实际自招竞赛生源还会多一点,那我们就乘以2倍,按320人计。也就是说高中四校每年会通过自招的方式招录有竞赛能力的竞赛生生源共计320人左右。按照每年应届生人数10万计算,320人占比就是0.32%,就是千分之3.2,也就说每一千人里能有3人会因为竞赛被四校自招,每1万人里能有32人会因为竞赛被四校自招。同样的逻辑,在小升初择校的时候也可以计算一下比例,这里岛叔就不继续说了。
所以,究竟要不要走竞赛路线,你家的孩子究竟是不是属于那千分之1.5,作为家长,你自己心里要清楚啊。中国的股市,能赚钱的只有10%,90%的人其实都是亏钱的。但问题在于,每个入市的人在入市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会是那10%,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其实就是那90%的部分。
全部 0条评论